南
溪
秋
泛
三
首
(
其
一
)
闻
说
南
溪
径
尺
鱼
,
渔
人
何
事
网
常
虚
。
鱼
行
碧
苇
深
先
见
,
网
入
寒
潭
迥
不
舒
。
东
舍
刈
禾
摇
夕
浦
,
西
邻
决
水
溜
秋
渠
。
平
生
肉
食
忧
空
切
,
此
日
临
渊
意
有
馀
。
山水田园
抒情
怀古
秋节
咏物
平生感悟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李梦阳的《南溪秋泛三首(其一)》描绘了南溪畔渔民捕捞的生动场景。首句“闻说南溪径尺鱼”,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溪水中鱼儿之大,引发读者的好奇。接下来的“渔人何事网常虚”则暗示捕鱼并非易事,渔夫们常常空网而归,可能是因为鱼儿狡猾难捕。“鱼行碧苇深先见,网入寒潭迥不舒”两句,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写出了鱼儿在茂密的苇丛中穿梭,而渔网在寒冷的潭水中展开却难以捕捉到鱼的动态,展现出自然与人的微妙互动。“东舍刈禾摇夕浦,西邻决水溜秋渠”转而描绘了秋天的田园景象,傍晚时分,农人们在河边收割稻谷,而西边邻居则开渠引水,两幅画面和谐共生,富有生活气息。最后,“平生肉食忧空切,此日临渊意有馀”表达了诗人对渔夫生活的感慨,他为那些以捕鱼为生的人们担忧,同时又对他们能享受这种与自然亲近的生活方式心生羡慕。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作者对朴素生活的理解和尊重。
李梦阳
2163首
李梦阳(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字献吉,号空同,汉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汉族,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醉中作
宋·陆游
名酝羔儿拆密封,香粳玉粒出新舂。披绵珍䱹经旬熟,斫雪双螯洗手供。吟罢欲沉江渚月,梦回初动寺楼钟。炉烟袅袅衣篝暖,未觉家风是老农。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