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怀古
抒情
送别
哲理
友情
写景
历史人物事迹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所作的《赠徐子》,表达了对友人徐子的感慨和对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首句“偃王世芜没,石麟亦埋翳”以历史典故开篇,暗示了岁月流转,英雄人物的消失。接着,“徐子发东吴,英论有馀地”赞扬徐子的才智和见解。“龙游沧波阻,日出浮云蔽”寓言式地描述了徐子的境遇,如同龙被困于波涛,才华被遮蔽。诗人感叹“呜呼献王士,竟洒荆山涕”,为徐子的遭遇感到惋惜,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不公。“光掩明珠弃,宠奋西施废”进一步强调了人才被埋没的悲哀,以美女西施为例,暗示徐子的才华被忽视。“古来共如此,不独君遭际”表达出对世事常态的理解,认为这样的命运并非徐子一人独有。诗人自我表白:“余本澹荡人,倾盖托末契”,表明自己与徐子虽相识不久,但已深深相交。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饮畅谈,不拘小节的生活态度,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结尾两句“各为征蓬散,吾岂匏瓜系”以飘泊不定的“征蓬”自比,表示自己不会像匏瓜那样被束缚,而是选择自由自在的生活。最后,诗人回忆起往昔在南阳的时光,如今回首已是遥远,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决绝。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的同情,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李梦阳诗歌的深厚底蕴和人文关怀。

李梦阳

2163首
李梦阳(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字献吉,号空同,汉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汉族,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