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天
门
候
祀
瑶
坛
暮
雪
尽
,
月
出
禁
门
西
。
地
静
鸣
珂
碎
,
沙
寒
簇
仗
低
。
台
官
移
斗
柄
,
卫
士
扫
云
梯
。
遥
识
龙
文
气
,
争
传
法
驾
齐
。
写景
地点
抒情
咏物
赞美
冬天的写景
边塞的写景
秋节写景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所作的《西天门候祀》。诗中描绘了夜晚在皇家祭祀场所西天门的场景。"瑶坛暮雪尽"暗示了祭祀前的洁净与肃穆,雪已消融,为月光的降临铺垫了背景。"月出禁门西"描绘了月亮从宫门西边升起的景象,透露出庄重而神秘的气氛。"地静鸣珂碎,沙寒簇仗低"通过细腻的听觉和触觉描写,表现了宫廷仪仗队行进时的安静和沉稳,以及地面的寒冷。"台官移斗柄"暗指时间的流逝,官员们调整天文仪器以迎接祭祀活动。"卫士扫云梯"则展现了守卫者的警惕和准备工作。最后两句"遥识龙文气,争传法驾齐"通过想象和推测,传达出一种神圣而威严的气息,预示着重要的法驾(皇帝的车驾)即将来临,整个祭祀仪式即将达到高潮。整首诗以细致入微的笔触,展现了皇家祭祀的庄重与神圣,以及诗人对这一时刻的敬畏之情。
李梦阳
2163首
李梦阳(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字献吉,号空同,汉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汉族,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猜您喜欢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