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田
生
读
书
上
方
寺
三
首
(
其
一
)
嗜
静
甘
违
俗
,
藏
修
合
就
僧
。
绿
移
开
径
竹
,
寒
扫
护
窗
藤
。
殿
阁
秋
阴
下
,
琴
书
爽
气
增
。
不
须
匡
氏
壁
,
常
有
玉
莲
灯
。
地点
上方寺
写景
抒情
读书
秋天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所作的《送田生读书上方寺三首》中的第一首,表达了对田生选择清净环境专心读书的赞赏。诗中通过描绘僧侣的生活方式和寺庙的宁静氛围,展现了田生追求修身养性、远离尘俗的决心。"嗜静甘违俗",开篇即揭示了田生对于安静生活的热爱,他宁愿违背世俗的喧嚣,选择清静之道。"藏修合就僧",进一步强调田生的选择与僧人的生活相契合,暗示他将在这里潜心修行。"绿移开径竹,寒扫护窗藤",通过写竹林遮蔽小径、藤蔓守护窗户的景象,描绘出寺庙环境的清幽和田生读书处的整洁。"殿阁秋阴下,琴书爽气增",则描绘出秋天寺庙内凉爽宜人,琴声书卷的气息更显高雅。最后两句"不须匡氏壁,常有玉莲灯",以典故表达祝愿,田生无需像匡衡凿壁偷光那样苦读,因为这里常有明亮如玉莲的灯光供他学习,寓意读书环境优越,田生的求知之路将顺利且充满诗意。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赞美了田生的求学精神,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友情的期待和对清静学问的向往。
李梦阳
2163首
李梦阳(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字献吉,号空同,汉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汉族,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