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
戌
九
日
百
年
佳
节
今
风
雨
,
数
日
东
篱
已
菊
花
。
老
疾
不
缘
吹
帽
短
,
湿
枝
何
事
向
尊
斜
。
纷
披
九
径
怜
杨
子
,
潦
倒
三
杯
笑
孟
嘉
。
欲
补
登
高
望
晴
色
,
晚
来
红
气
有
云
霞
。
节日
写景
菊花
抒情
秋节
重阳节
写雨
山水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李梦阳的《丙戌九日》描绘了重阳佳节风雨交加的场景,尽管天气不佳,但诗人仍不忘赏菊,体现出坚韧的节日情怀。"百年佳节今风雨"一句,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深深怀念,即使风雨如晦,也未能浇灭诗人对节日的庆祝之意。"数日东篱已菊花"写出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东篱是古人常用来象征隐逸生活的意象,此处暗示诗人即使在困顿中,也保持着高洁的情操。"老疾不缘吹帽短",以典故自嘲,借晋人孟嘉的典故,说自己年老体衰,但并不因风雨而影响心情,表现了豁达的人生态度。"湿枝何事向尊斜"进一步描绘了风雨中的菊花,湿漉漉的枝头似乎也在向酒杯倾斜,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纷披九径怜杨子,潦倒三杯笑孟嘉"两句,诗人既表达了对杨子的同情,又以孟嘉自比,借酒浇愁,自我解嘲。最后,"欲补登高望晴色,晚来红气有云霞",诗人虽然未能如愿登高望远,但晚来的云霞仍给他带来一丝安慰,暗含着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美好景色的向往。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风雨中的重阳节,展现了诗人坚韧的节日精神、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李梦阳
2163首
李梦阳(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字献吉,号空同,汉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汉族,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小雨初霁
宋·陆游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莫道此翁游兴懒,兰亭禹寺已关情。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