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
写景
山水
抒情
夏景
动物
鸥鹭
船行
雨景
山景
心情描述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李梦阳的《江行》描绘了诗人乘船在江上的日常景象。首句“江行日日随风雨”,写出了舟行之艰难,每日都需与风雨相伴。次句“日日迎风帆不悬”进一步强调了风力之大,即使如此,诗人仍坚持扬帆前行,显示出坚韧不屈的精神。第三句“颇怪蛟龙欢出没”,运用蛟龙出没的神话意象,寓言江中波涛汹涌,仿佛蛟龙在戏水,增添了神秘感。第四句“更兼鸥鹭剧连翩”,则以鸥鹭群飞的动态画面,反衬出诗人孤独的旅程,也暗示着生活的不易。第五句“窗开淅淅琴书湿”,通过窗户微启,细雨打湿琴书的细节,展现了诗人舟中的闲适生活和对知识的追求。第六句“岸转冥冥竹缆牵”,描绘了两岸景色的昏暗以及竹缆牵引船只前行的情景,富有画面感。最后两句“回合万山心目破,撇漩谁忍向湖烟”,诗人感慨万千,面对连绵起伏的山峦,心胸开阔,但又对湖面的漩涡产生不忍之情,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情感。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江行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坚韧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深深敬畏。

李梦阳

2163首
李梦阳(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字献吉,号空同,汉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汉族,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猜您喜欢

昼夜乐·同郁彝斋鼎钟、施可斋英兄莲舫集金沙港赏荷
清·黄燮清
游人合是风吹聚。共领略、林泉趣。四围山色飞来,都被酒杯承去。水外烟痕烟外树。衬数点、画中楼宇。随意放中流,好寻他鸥鹭。木兰船系垂杨渡。正红衣、隔秋浦。两般酒气花香,别有醉.....
家园小酌二首(其一)
宋·陆游
旋作园庐指顾成,柳阴已复著啼莺。百年更把几杯酒,一月元无三日晴。鸥鹭向人殊耐久,山林与世本无营。小诗漫付儿曹诵,不用韩公说有声。
湖上
明·孙宜
湖上秋色半,经年吾始来。系舟泊矶口,聊访垂纶台。水光荡菰蒲,鸥鹭相与回。沙明白石岸,日丽青霞杯。渔父烟艇中,棹歌声相催。片月出远空,苍茫碧云开。北斗插波落,天河低野回。露.....
敖汉捕鱼(其一)
清·爱新觉罗·弘历
一水带龙冈,三秋理钓航。蒹葭飐寒渚,鸥鹭貌江乡。乐事渔同猎,嘉鱼鰋共鲿。便途资众饷,莫漫比如棠。
溪桥纳凉晚归小景
宋·朱松
谁共溪边沆瀣杯,惊鱼不睡棹歌来。风生蘋末无多子,更待冰轮作伴回。
渔夫舞(其一)
宋·史浩
细雨斜风都不管。柔蓝软绿烟堤畔。鸥鹭忘机为主伴。无羁绊。等闲莫许金章换。
开化八景诗(其五)石塘春涨
清·黄辉
溪头冲急锁桥门,掩映晴川绿树村。日射水光翻石壁,卅行波面动山根。桃花雨后红潮涌,杨柳风前碧浪温。独羡矶边闲钓叟,每留鸥鹭伴晨昏。
东郭草堂即事
明·于慎行
结庐非异境,负郭少将迎。竹屿含云影,松窗落雨声。片峰当户出,众鸟隔林鸣。宴坐几无念,谁知绝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