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日
吕
公
西
园
同
玉
溪
侍
御
二
首
(
其
二
)
入
院
看
垂
杮
,
临
畦
羡
引
泉
。
寒
荽
自
满
地
,
疏
树
不
妨
天
。
野
老
疑
旌
旆
,
林
乌
下
酒
筵
。
无
云
但
游
衍
,
公
意
在
桑
田
。
写景
地点
西园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李梦阳的《秋日吕公西园同玉溪侍御二首(其二)》描绘了诗人步入吕公西园的所见所感。首句“入院看垂杮”,诗人走进院落,被硕果累累的柿子吸引,展现了秋季的丰收景象。接着,“临畦羡引泉”写诗人站在菜畦边,对清澈的泉水流过感到羡慕,体现出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寒荽自满地,疏树不妨天”两句,进一步描绘园中的景致,寒冷季节里的香菜遍地生长,稀疏的树木则让天空显得更加开阔,营造出宁静而开阔的意境。诗人观察细致,表达了对园中生机盎然的赞叹。“野老疑旌旆,林乌下酒筵”通过想象,将自己比作田野上的老者,误以为是官府的旗帜飘扬,实际上可能是树林间鸟儿的活动,增添了园中的人文气息和生活趣味。最后,“无云但游衍,公意在桑田”表达出诗人与友人一同游玩,享受田园乐趣,其心境与吕公的心愿相契合,即追求宁静淳朴的生活。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吕公西园的秋日景色,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隐逸情怀。
李梦阳
2163首
李梦阳(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字献吉,号空同,汉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汉族,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