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
萨
蛮
(
其
一
)
楼
前
流
水
西
江
道
。
江
头
水
落
芙
蓉
老
。
画
鼓
叠
凉
波
。
凭
栏
颦
翠
娥
。
当
年
金
马
客
。
青
鬓
芦
花
色
。
把
酒
感
秋
蓬
。
骊
歌
半
醉
中
。
山水抒情
秋节怀古
写水
离别
情感
思乡
怀古
写景抒情
赏析
这首《菩萨蛮·其一》是宋代词人舒亶所作,描绘了一幅江南水边秋日的画面。开篇“楼前流水西江道”,以流水和西江为背景,暗示了词人所在的地理位置,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清的氛围。接着,“江头水落芙蓉老”描绘了荷花凋零的景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画鼓叠凉波”中的“画鼓”可能是形容水面泛起的涟漪,与“凉波”相映成趣,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清凉。词人倚栏远眺,见此情景,不禁“颦翠娥”,表达了淡淡的哀愁或思虑。下片回忆过去,“当年金马客”,暗指词人曾有过金马门(朝廷显贵之地)的经历,然而如今“青鬓芦花色”,形象地写出岁月已逝,青春不再,只剩白发如芦花般飘零。最后两句“把酒感秋蓬”,借酒浇愁,感叹自己如同秋天的蓬草随风飘摇,不知何处安身,表达了词人的怀旧之情和人生无常之感。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秋景的描绘和对过去的回忆,展现了词人对时光流转、人生沧桑的感慨,语言简洁,情感深沉。
舒亶
196首
治平二年(1065)试礼部第一,即状元(进士及第),授临海尉。神宗时,除神官院主簿,迁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后任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同劾苏轼,是为「乌台诗案」。进知杂御史、判司农寺,拜给事中,权直学士院,后为御史中丞。崇宁元年(1102)知南康军,京以开边功,由直龙图阁进待制,翌年卒,年六十三。《宋史》、《东都事略》有传。今存赵万里辑《舒学士词》一卷,存词50首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还都道中诗三首(其三)
南北朝·鲍照
久宦迷远川,川广每多惧。薄止闾边亭,关历险程路。霮䨴冥寓岫,濛昧江上雾。时凉籁争吹,流荐浪奔趣。恻焉增愁起,搔首东南顾。茫然荒野中,举目皆凛素。回风扬江泌,寒□栖动树。太.....
蝶恋花
清·况周颐
少日年芳何处去。极目江潭,总是伤心树。愁到今年谁与语。十年飘泊愁边住。杜宇声声朝复暮。未必天涯,只有春归处。往事如尘吹作雾。漂摇独活悲歧路。
摸鱼子·春江送客,忆家园作
清·龚翔麟
怅西风、青帘白舫,横河催散瑶席。桐阴半阁飞觞罢,冷却玉玲珑石。芳岁隔。卧孙楚楼头、早又过寒食。家园春色。定砌绽丹芽,径抽碧笋,稚蝶采香湿。秦淮柳,惯折柔条千尺。露桥送尽行.....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