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
台
(
其
二
)
南
国
周
遭
入
望
平
,
荒
台
犹
有
越
王
名
。
赤
精
已
耀
终
归
命
,
黄
屋
初
乘
是
抗
衡
。
日
拥
瀴
溟
天
岳
动
,
潮
迎
舶
趠
海
云
生
。
楼
船
一
度
窥
秦
服
,
忆
道
沧
桑
几
变
更
。
怀古
写景
地点
抒情
赞颂
写山
秋天
抒情思乡
历史沧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国的壮丽景色与历史的沧桑变迁。首联“南国周遭入望平,荒台犹有越王名”,开篇即以“南国”点明地点,通过“周遭入望平”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宁静的氛围,接着以“荒台犹有越王名”引出历史人物,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相融合,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思。颔联“赤精已耀终归命,黄屋初乘是抗衡”,运用典故,借“赤精”和“黄屋”分别指代古代帝王,通过“已耀终归命”和“初乘是抗衡”对比,既表达了对帝王权力更迭的感慨,也隐含着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思考。颈联“日拥瀴溟天岳动,潮迎舶趠海云生”,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通过“日拥瀴溟”、“天岳动”、“潮迎舶趠”、“海云生”等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美,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波澜壮阔。尾联“楼船一度窥秦服,忆道沧桑几变更”,以“楼船一度窥秦服”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表达了对过往历史的回顾与反思,通过“忆道沧桑几变更”一句,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