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
哲理
数字谜语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士圭临终前所作的偈语,名为《临终偈》。诗中以数字和形象的描绘,寓含深邃的哲理与对生命的感悟。"前三十一,中九下七",开篇即以数字排列,似乎在暗示人生的历程与命运的安排。"前"字强调了过去的不可逆转,"后"字则指向未来的不确定性。"三十一"可能代表了一种特定的人生阶段或年龄,"中九下七"则可能是对人生中不同阶段的概括,或是对某种人生状态的描述,暗示着人生的起伏与变化。"老人言尽处",点明了人生的终点,老人的话语至此结束,意味着生命即将终结。"龟歌眼睛赤",以龟的形象象征长寿与智慧,其歌声在临终之际变得异常,眼睛泛红,这既是对生命的哀叹,也是对智慧与经验的最后呈现。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富有象征性的意象,表达了对生命、死亡以及人生经历的深刻思考。它不仅反映了佛教中关于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观念,也蕴含了对人生智慧的总结与对生命价值的反思。

猜您喜欢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张节妇(其一)
明末清初·屈大均
金垆爇沉水,一气绪双霞。死作经天月,生为向日花。兔丝虽已断,鸾镜庶无瑕。持此酬君子,床空莫怨嗟。
吴江三忠祠(其二)
明·唐顺之
墓槚几经秋,兴亡一镯楼。死应为厉鬼,生肯共金酋。吴越车书混,江淮战伐休。幸逢全盛世,此地弄扁舟。
倭犯钟司徒墓雷震遁去
明·林士元
既归三尺乐斯堂,况有金函玉匣藏。谁谓盖棺占定事,犹遗赫怒庇重冈。丹忱贯石茔俱古,赤电明心山亦苍。千载智愚都幻化,到来贤哲自洋洋。
读冯道传
宋·郑起
西山有薇,二子采之。二子竟死,薇不疗饥。匪恶周粟,食不下咽。君臣义重,彼苍者天。尔道何人,数主一身。有何颜面,冠冕搢绅。乔固诸贤,宁死道边。曹操不帝,清议凛然。
屈原塔
宋·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