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
佳节
元宵节
写景
写宴乐
乐趣
喻意
哲理
情感

赏析

这首宋朝时期的禅宗偈颂,以贫苦芝峰为背景,描绘了元宵节的欢乐场景。诗中通过“明挑海底灯”和“细剪亭前月”的细节,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明亮,如同点亮心灵的明灯。接着,“打拍东山瓦鼓歌”和“掤八剌札”描述了音乐的热烈与节奏感,让人感受到节日的欢快气氛。然而,诗中又透露出一种超脱的趣味,如同赵州禅师的机锋,暗示了生活的严肃与淡然。诗人以“洞山生姜不改辣”比喻禅意的辛辣直接,即使在世俗欢愉中,内心深处的禅悟依然如故。最后以“哑,不是知心向谁说”收束,表达了只有真正的心灵契合者才能理解的深意,流露出一种孤寂而高洁的禅修境界。总的来说,这首诗融合了世俗节日的热闹与禅宗的清寂,富有哲理,体现了宋代理性与情感交融的禅宗美学。

释绍昙

891首
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元夕前一日侍大人邀胡孝辕德州姚孟承山人小集得文字
明末清初·彭孙贻
张镫高馆漏稀闻,萝薜簪缨对隐君。照席何人怀似月,生风四座客如云。刻残银烛催花落,禁启金吾识夜分。尽醉莫教愁坠舄,尚容进履挹馀芬。
芍药诗(其三)
宋·王禹偁
满院匀开似赤城,帝乡齐点上元灯。感伤纶阁多情客,珍重维扬好事僧。酌处酒杯深蘸甲,折来花朵细含棱。老郎为郡辜朝寄,除却吟诗百不能。
人日宴大明宫恩赐綵缕人胜应制
唐·李适
朱城待凤韶年至,碧殿疏龙淑气来。宝帐金屏人已帖,图花学鸟胜初裁。林香近接宜春苑,山翠遥添献寿杯。向夕凭高风景丽,天文垂耀象昭回。
春日馆中即事五首(其四)
宋·王安中
元夕嬉游遍海涯,上林风物弄年华。馀霙堕柳高低舞,香蜡封梅早晚花。
扫花游·元夕同秋岳作于无外邸中用周美成韵
明末清初·龚鼎孳
绛霞万叠,照曲巷斜栏,黛峰横楚。远香几缕。衬金虫紫凤,雅歌妙舞。一带银纱,若雾琼梅散雨。踏花去。问取玉人,春色来处。人醉花不许。又走马星桥,翠钿争路。画堂列俎。趁芳宵好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