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廿
悼亡
惜时
哲理

赏析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对时光流逝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首句“阮囊羞涩不知贫”,以阮籍的典故,暗示主人公虽物质匮乏,但内心却并不感到贫穷,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态度。接着,“弹指光阴廿八春”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飞逝,仿佛在弹指间,已度过二十四年,强调了岁月的匆匆和人生的短暂。“领略人间生死味”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明主人公经历了生老病死的轮回,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最后,“此身休再下红尘”表达了主人公对尘世的厌倦和对超脱的向往,希望从此不再涉足凡尘,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探讨了生命的意义、时间的价值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渴望,展现了作者深刻的人生洞察力和哲学思考。

猜您喜欢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赠曾一轩
宋·文天祥
磨蝎之宫星见斗,簸之扬之箕有口。昌黎安身坡立命,谤毁平生无不有。我有斗度限所经,适然天尾来临丑。虽非终身事干涉,一年贝锦纷杂糅。吾家禄书成巨编,往往日者迷几先。惟有一轩曾.....
闭关
唐·白居易
我心忘世久,世亦不我干。遂成一无事,因得长掩关。掩关来几时,髣髴二三年。著书已盈帙,生子欲能言。始悟身向老,复悲世多艰。回顾趋时者,役役尘壤间。岁暮竟何得,不如且安闲。
哭周角长(其二)
明·梁宪
骑马归来景色迷,萧条门巷气凄凄。书声此夜人何处,酒醒三更鸟正啼。久写奇方思服食,市来仙药尚封题。年年欲作长生计,岂料途穷日又西。
张节妇(其一)
明末清初·屈大均
金垆爇沉水,一气绪双霞。死作经天月,生为向日花。兔丝虽已断,鸾镜庶无瑕。持此酬君子,床空莫怨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