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绿
使
宿
写景
边塞
田园
抒情
离别
征人行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四月的独特景象与生活情境,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首联“边塞四月尚棉衣,村树新阴绿渐围”以边塞四月依然需要穿着棉衣的景象开篇,暗示了边塞气候的寒冷,接着以“村树新阴绿渐围”描绘出边塞初春时节树木逐渐披上绿装的生机勃勃之景,形成鲜明对比。颔联“雨少田园依水种,风多燕雀向檐飞”进一步展现边塞农事活动的特点。在雨水较少的情况下,农民们依傍着水源进行耕种,而频繁的风吹动着燕雀在屋檐下飞翔,生动地展现了边塞农村的生活状态。颈联“官清能使人信服,民富方为国计肥”则从政治与民生的角度出发,强调了清明的政治对于民众信任的重要性以及国家繁荣的基础在于百姓富裕。尾联“薄暮征人何处宿,挥鞭策马趁斜晖”描绘了一幅边塞黄昏时分,征人(可能指边防士兵或远行之人)在夕阳西下之际寻找住宿场景,表达了边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四月的自然风光与边疆人民的生活状态,既展现了边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情,也蕴含了对边疆治理与民生发展的深刻思考。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