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镜
上
人
往
庐
山
云
满
袈
裟
月
满
船
,
匡
庐
何
处
定
安
禅
。
屏
风
九
叠
啼
猿
里
,
瀑
布
千
寻
度
鸟
边
。
林
下
翻
经
依
宝
树
,
花
间
洗
钵
踏
金
莲
。
虎
溪
若
见
陶
居
士
,
不
说
高
僧
惠
远
贤
。
写景
地点
山水
离别
送别
赞美
名胜
庐山
山水田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镜上人前往庐山修行的场景,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首句“云满袈裟月满船”,以云和月作为背景,形象地展现了镜上人行舟于山水之间的景象,袈裟与云月相映,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下来,“匡庐何处定安禅”一句,直接点明了庐山作为修行圣地的地位,表达了对镜上人能在如此神圣之地静心修行的期待。“屏风九叠啼猿里,瀑布千寻度鸟边”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进一步渲染了庐山的壮丽与神秘。九叠屏风与啼猿,瀑布千寻与飞鸟,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不仅展现了庐山的自然风貌,也暗示了修行之路的艰难与挑战。“林下翻经依宝树,花间洗钵踏金莲”则描绘了镜上人在庐山修行的生活细节,通过“翻经”、“依宝树”、“洗钵”、“踏金莲”等动作,展现了修行者的虔诚与宁静,同时也体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最后,“虎溪若见陶居士,不说高僧惠远贤”一句,运用典故,将镜上人与历史上的高僧惠远相提并论,表达了对镜上人修行成就的肯定与敬仰,同时也寄托了对镜上人能像惠远一样,不仅成为高僧,还能为世人带来智慧与启示的美好祝愿。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镜上人前往庐山修行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自然、修行与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与赞美,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美感的作品。
猜您喜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袁守范君擢宪副九江赠以是诗
明·严嵩
歌襦棠郡留遗爱,建节霜台拜宠荣。此去威名庐岳重,向来风节秀江清。春城祖席维征骑,晓驿楼船动水程。别后相思何处所,烟消湓浦暮潮平。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