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直
苦
寒
白
虎
西
流
朱
鸟
高
,
五
更
风
利
鸊
鷉
刀
。
劲
寒
战
栗
通
心
曲
,
墙
气
冰
霜
上
口
毛
。
旷
荡
青
天
如
可
对
,
折
旋
丹
地
敢
辞
劳
。
频
闻
交
战
呵
金
马
,
蓦
入
镫
庐
炙
冻
毫
。
写景
写冬天的景色
寒冷的场景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曾国藩所作的《夜直苦寒》,描绘了夜晚值勤时的严寒情景。首句“白虎西流朱鸟高”,以天文意象开篇,暗示时间已至深夜,星辰运转,朱鸟(南方之星)高悬,而白虎(西方之星)西移,营造出寂静而冷峻的氛围。“五更风利鸊鷉刀”进一步渲染寒冷,将寒风比作锐利的鸊鷉刀,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风的刺骨和冷冽。接着,“劲寒战栗通心曲”写出了诗人身受寒气侵袭,连内心都感到颤抖,寒气直达脊背。“墙气冰霜上口毛”一句,通过描绘墙壁散发的寒气仿佛凝结成霜,附着在人的胡须之上,极尽寒冷之态。诗人身处这样的环境,却毫不退缩,“旷荡青天如可对,折旋丹地敢辞劳”,表达了他坚韧不屈的精神,即使面对广阔的寒夜,也敢于坚守岗位。最后两句“频闻交战呵金马,蓦入镫庐炙冻毫”,诗人借“交战”暗指夜间警戒,不断呵气取暖,甚至进入值班室(镫庐)烤火,以驱散寒冷,保持警醒。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夜直时的艰苦与坚毅,体现了其高尚的职责意识和坚韧的品格。
曾国藩
225首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初名子城,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猜您喜欢
南归沁州道中晓行
明·王绂
冒晓促归程,岚霏是沁城。路随流水去,人入乱山行。涧底春冰滑,厓阴冻雪明。莺花南国近,深慰客途情。
雾
清·爱新觉罗·弘历
密锁千林树,迷离暗晓光。乍看平野白,却失远山苍。捲速全消日,收迟为护霜。停鞭遥望处,添得几峰黄。
元宫词(其三十一)
明·周宪王
月明深院有霜华,开遍阶前紫菊花。凉入绣帏眠不得,起来窗下拨琵琶。
欸乃歌
明·李梦阳
五更风打头,来兮嗟嗟欸乃。船开努力齐兮欸乃。力把柁立兮欸乃。努力上滩,水平平缓兮欸乃。北风雨雪,吹我寒兮欸乃。日渐渐冥兮,谁济此川欸乃。
八月至直沽
明·张以宁
野泺天低水,人家时两三。雁声连漠北,鱼味胜江南。雪拥芦芽短,寒禁柳眼缄。持竿吾欲往,拙宦白何堪。
得苍梧书却寄
明末清初·何巩道
目穷风雪外,衰草自黄昏。汗漫游千里,徘徊寄一言。白波通峡路,红叶照江门。感念难成梦,寒滩闻夜猿。
夜坐吟
明·沈愚
漏板敲愁寒夜永,璧月流辉洞房静。香锁鸳鸯生微尘,阿姬抱恨娇眉颦。褰裳起唱相思曲,秋叶满家霜簌簌,含啼背影吹残烛。
八庚
明·释函是
阆风连夜发,绥飒到平明。狡兽云间毙,飞禽海上惊。寒威驱雾翳,霁色带霜清。庵里复何事,危襟坐五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