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
圆
显
请
记
行
窝
以
诗
答
之
随
意
云
山
放
我
歌
,
不
须
文
字
记
行
窝
。
梦
回
赤
壁
月
还
小
,
濯
罢
沧
浪
水
更
多
。
静
定
故
知
禅
榻
在
,
虚
明
今
谓
佛
灯
何
。
相
逢
莫
认
鹅
湖
寺
,
旧
学
无
朋
鬓
欲
皤
。
写景抒情
梦境记行
写水
怀古抒情
友情
秋节
怀旧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邵宝为僧人圆显所作,题为《僧圆显请记行窝以诗答之》。邵宝以洒脱的笔触描绘了僧人生活的自由与超然,以及对禅宗智慧的深刻理解。首联“随意云山放我歌,不须文字记行窝”,诗人以“随意”二字开篇,表达了僧人生活中的自在与随性,仿佛云山之间,歌声悠扬,无需文字记载行踪,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颔联“梦回赤壁月还小,濯罢沧浪水更多”,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描绘了僧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深邃。赤壁月小,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淡泊;濯罢沧浪,用水洗净心灵,进一步强调了洗涤心灵、追求纯净的主题。颈联“静定故知禅榻在,虚明今谓佛灯何”,诗人借禅榻与佛灯,表达了对禅宗智慧的深刻体悟。静定之中,禅榻依旧,象征着内心的坚定与不变;虚明之下,对佛灯的疑问,则引出对生命意义和宇宙真理的探索。尾联“相逢莫认鹅湖寺,旧学无朋鬓欲皤”,诗人以鹅湖寺为喻,提醒人们在相遇时不要仅局限于表面的相识,而应深入探讨共同的学问与人生追求。鬓欲皤,形容年华老去,暗含对时光流逝、岁月不居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与知识传承的珍视。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禅宗思想的精髓,以及诗人对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平静的向往。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邵宝作为明代文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审美情趣。
猜您喜欢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郭圣与黄希声问候
宋·陈起
山有灵芽可点金,名医未遇若为寻。药房掩昼情多感,竹榻逢秋老不禁。座上遍将唐帖揭,架中闲取晋诗吟。病怀得此相料理,更接兰交问讯音。
赠三侍御
唐·常建
高山临大泽,正月芦花乾。阳色薰两崖,不改青松寒。士贤守孤贞,古来皆共难。明君错甚才,台上飞三鸾。操与霜雪明,量与江海宽。束身视天涯,安能穷波澜。孤鹤在枳棘,一枝非所安。逸.....
九日社醉次陈克威韵
明·区越
人到开怀易放歌,社翁此醉客频过。残棋未落商山皓,丽句先惊水部何。乡曲论文耆旧少,橘林将实雪霜多。白头潇散风尘外,月旦从将水镜磨。
宿郭乡丈书轩(其一)
明·石宝
三回得上寿萱堂,醉卧当年坦腹床。枸杞通灵篱畔药,龙涎拂面坐中香。主人爱客谁弹剑,贱子悲歌亦绕梁。岐路明朝又离别,云霄万里意徒长。
徐光岳至(其二)
明·庄昶
江门千古地,来往有南川。夫我何为者,相过亦此贤。水花无别趣,庭草有真传。活水亭前月,能留共老年。
赠芗林后人
宋·徐玑
南北门相对,传来岁月深。但添新意趣,不改旧园林。花日移朝坐,松风伴夕吟。自然忘宦达,非是少知音。
和李季常同汪公干过予新居锡尔楼用季常韵
明·黎民表
首夏清和叶舜薰,梯楼还得共论文。沈珠浦上鹏风起,越井冈前雁趐分。三径逢迎多散客,一时交谊总怜君。笼鹅旧帖传青李,辟蠹残编拂绿芸。白社比来增气色,潢池今喜息妖氛。宾筵倒屣迎.....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