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
次
东
山
公
在
广
元
夕
观
灯
韵
寻
常
诗
句
亦
黎
元
,
垂
老
丹
心
照
海
门
。
且
以
数
杯
酬
客
兴
,
何
曾
一
饭
忘
君
恩
。
漏
声
入
夜
风
全
静
,
灯
影
乘
春
月
半
昏
。
闻
说
总
戎
多
解
事
,
漫
将
歌
吹
过
江
村
。
写景
春景
情感
咏物
怀念亲友
豪迈
夜
灯光
山水
地方风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邵宝在广元夜晚观赏灯火时的情景与心境。首句“寻常诗句亦黎元”,点明了诗歌与普通百姓生活的紧密联系,暗示了诗人的创作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承载着对广大民众生活状态的关注与思考。接着,“垂老丹心照海门”一句,表达了诗人虽已年迈,但赤诚之心依然如炽,照亮了广阔的世界,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情感。“且以数杯酬客兴,何曾一饭忘君恩。”这两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饮酒的场景,通过“数杯”和“一饭”的对比,既表现了友情的真挚,也强调了诗人对君主恩赐的铭记不忘,体现了忠诚与友情并重的价值观。“漏声入夜风全静,灯影乘春月半昏。”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景象,漏壶滴答的声音伴随着夜风的平静,月色朦胧中,灯火摇曳,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最后,“闻说总戎多解事,漫将歌吹过江村。”诗人听说边疆将领们多能理解并欣赏这种文化氛围,于是将音乐与欢声带到了江边的村落,不仅展现了边疆地区的文化包容性,也寄托了诗人希望文化能够跨越地域界限,惠及更多人的美好愿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友情、忠诚、文化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社会、国家的关怀之情,具有浓郁的人文情怀和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
猜您喜欢
次韵酬沈雨若见寄
明·李流芳
寥落花间一草堂,喜看舟楫到江乡。春潮送客浑无信,寒菊怀人尚有香。十五松斋容啸傲,三千尘路费商量。凭君莫问行藏意,世事于今正渺茫。
滞雨不发隔舟贻易玉俞
清·曾彦
谁云相离远,咫尺江波中。音容旷不达,所托心与胸。心胸既默感,渐别亦愁充。矧乃过三朝,何如九秋终。理棹朝夕欢,系缆复分踪。嘤嘤鸣思鸟,翩翩飞别鸿。春雨润兰皋,轻烟媚远峰。缠.....
辰州虎溪龙兴寺闻杨名父将到留韵壁间
明·王守仁
杖藜一过虎溪头,何处僧房是惠休?云起峰头沈阁影,林疏地底见江流。烟花日暖犹含雨,鸥鹭春閒欲满洲。好景同来不同赏,诗篇还为故人留。
程评事西园之作
唐·法振
谁向春莺道,名园已共知。檐前回水影,城上出花枝。摇拂烟云动,登临翰墨随。相招能不厌,山舍为君移。
白云泉煮茶
明·韩奕
白云在天不作雨,石罅出泉如五乳。追寻能自远师来,题咏初因白公语。山中知味有高禅,采得新芽社雨前。欲试点茶三昧手,上山亲汲云间泉。物品由来贵同性,骨清肉腻味方永。客来如解吃.....
溪行二首(其一)
宋·陆游
蓬蒻鸣春雨,帆蒲挂暮烟。买鱼寻近市,觅火就邻船。愁卧醒还醉,滩行却复前。长年殊可念,力尽逆风牵。
广都江上作
宋·陆游
微波不摇江,纤云不行天。我来倚杖立,天水相澄鲜。平远望不尽,日落自生烟。梅花耿独立,雪树明前川。好风吹我衣,春色已粲然。东村闻酒美,买醉上渔船。
青门引·菖蒲花
明·高濂
净几延清赏。把卷坐生闲爽。曾闻九节解通灵,幽香绮石,自得同高尚。枝黏玉屑花轻放。不是风尘相。寄托林泉雅致,流水怜飘荡。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