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夕
七
香
宝
驾
灵
谁
乞
,
双
眼
金
针
俗
不
存
。
世
态
如
今
机
巧
遍
,
堪
将
馀
技
献
天
孙
。
节日
爱情
七夕节
抒情
世态讽刺
赏析
这首宋朝林希逸所作的《七夕》诗,以七夕这一传统节日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七香宝驾灵谁乞”,开篇即以“七香宝驾”象征七夕节的神圣与美好,却提出疑问:“灵谁乞”,即是谁在乞求这份灵性与美好?这里暗含了对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精神追求的缺失的反思。“双眼金针俗不存”,“双眼金针”比喻洞察世事的眼睛和智慧,此处表达的是在世俗的洪流中,这种洞察力和智慧已经稀缺,人们往往被物质和表面的繁华所迷惑,忽视了内心的真实需求和精神的追求。“世态如今机巧遍”,进一步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特征——机巧遍地,人们追求效率与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中的情感与意义。这不仅是对社会现象的描述,也是对现代人生活状态的一种批判。“堪将馀技献天孙”,“天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织女,这里借指天上的仙女或理想中的完美境界。诗人提出,人们可以将剩余的技艺、智慧和对美好的追求,献给天孙,即向更高的精神境界致敬,寻求心灵的慰藉和提升。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七夕这一特定节日,反映了作者对现代社会价值观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精神追求的呼唤。它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首富含哲理的抒情之作,引导读者思考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越女词五首(其四)
唐·李白
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