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
午
帖
子
·
皇
后
閤
五
首
(
其
四
)
玉
壶
冰
彩
莹
寒
光
,
避
暑
宸
游
乐
未
央
。
采
艾
不
须
禳
毒
沴
,
涂
椒
自
已
馥
清
香
。
端午
皇后生活
夏日
宫中习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皇后宫中的一幕,以玉壶冰彩象征清凉,反映出皇家夏日避暑的闲适氛围。"冰彩莹寒光"形象地展现了冰清玉洁的景象,暗示着宫中的高雅与宁静。"避暑宸游乐未央"表达了皇后在享受节日的同时,欢乐尚未结束。接下来两句,诗人通过端午习俗来寓意吉祥。"采艾不须禳毒沴",艾草是端午节的传统装饰,这里暗示无需特意举行祛邪仪式,因为节日本身就带有驱除病疫的寓意。"涂椒自已馥清香"则指用花椒来增添香气,既实用又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象征手法,展现了皇后宫中端午节的欢乐与祥和,以及对传统习俗的尊重和传承。
欧阳修
1170首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猜您喜欢
重午
明·贝琼
北里共持菖歜酒,南翁未解木绵裘。臼波青嶂三吴地,怪雨肓风五月秋。挥泪几时朝凤阙,招魂何处觅龙舟。海榴一点红如火,时序催人共白头。
端午呈敬义叔
明·刘炳
凉雨晴时艾叶肥,家家将绿上门扉。土墙树密黄梅熟,草阁帘深紫燕飞。病臂谩缠新綵索,御香犹带旧罗衣。邻翁有酒招相饮,醉不颠狂晚不归。
午日珠江杂咏四首(其三)
明·何吾驺
倒捲江涛带雨飞,万人精气一人归。龙舟争得行吟者,仿佛云幡又羽旂。
五月七日宝安诸君子招汎龙潭八日复汎篁村同观竞渡客有歌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之句者因以为韵人赋十章邓玄度六言首奏余亦步其韵以六言赓焉(其七)
明·张萱
钟鼓报晴远近,楼台夹水西东。叩船谁歌小海,解衵须奏回风。
代儿童作端午贴门诗三首(其二)
宋·范成大
管领神仙侣,追陪山长家。往来惟意适,歌舞对年华。
端午帖子(其四)太上皇帝阁
宋·周必大
日到蓬户已自长,身閒那更傲羲皇。薰弦旧解无穷愠,箑脯今摇不尽凉。
赖明府召饮于韩台偕区广文观竞渡
明·郭棐
丹标鼍鼓竞韶华,茂宰开筵傍钓沙。群桨凌风江浴日,中流击楫浪生花。休因锦彩争先渡,须剖藩篱作大家。我欲垂纶珠海去,笑看飞鹜带流霞。
午日同有开龙友诸子饮瑞虞点石斋席上赋四首(其一)得山字
明·伍瑞隆
溪流晴漾水花翻,客有乘舟来叩关。出户石泉当倚槛,闭门朝爽到他山。风雷乍拔林烟起,蒲艾初传野兴闲。荐罢灵均转相笑,座中谁忍独醒还。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