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
怀古
写景
节令
仲冬
人生哲理
离别
地点
江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挣扎与外界环境的冲突。首句“心想定何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困惑,似乎在思考人生的方向和归宿。接着,“摇摇共席飞”一句,以动态的意象描绘出一种飘忽不定的状态,暗示着诗人生活中的不稳定性。“壮图惊节变,直道与时违。”这两句揭示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他原本怀揣壮志,却因时局的变化而感到惊恐,发现自己的正直之道与时代背道而驰,充满了无奈与悲哀。“迹比虞翻是,才方贾谊非。”这里运用了典故,将自己与历史上的两位贤臣虞翻和贾谊相比较。虞翻虽忠直但命运多舛,贾谊才华横溢却仕途坎坷。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自己虽有才学却难以施展的境遇,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最后,“精诚嗟靡托,捐佩侍江妃。”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他感叹自己的忠诚与诚意无处寄托,最终选择隐退,如同遗弃佩饰般远离尘嚣,陪伴在江妃(可能象征着自然或某种理想)的身边,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解脱。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面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矛盾时的复杂心情和深沉思考。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