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
军
后
还
西
涧
草
堂
干
戈
一
为
用
,
十
室
九
不
完
。
东
西
南
北
人
,
坏
屋
敢
求
安
。
昨
闻
府
兵
下
,
徒
跣
入
荆
菅
。
一
市
人
尽
虚
,
衡
门
驻
旌
竿
。
还
家
动
盈
月
,
瓶
粟
久
已
殚
。
幸
兹
西
涧
西
,
草
堂
适
平
宽
。
竹
林
最
无
恙
,
秀
色
雨
始
干
。
石
梁
不
可
援
,
更
造
酾
风
湍
。
扫
地
山
气
润
,
开
轩
水
声
寒
。
留
榻
依
故
处
,
援
琴
较
初
弹
。
宾
客
稍
稍
来
,
畦
蔬
亦
朝
餐
。
坐
中
谈
时
事
,
废
食
各
永
叹
。
西
峰
数
里
外
,
草
窃
除
岂
难
。
盛
夏
兵
既
集
,
翱
翔
彼
河
干
。
乃
知
荆
扬
交
,
蝶
血
原
野
丹
。
频
年
劳
人
马
,
未
得
贼
肺
肝
。
憧
憧
往
来
地
,
供
亿
困
百
端
。
我
生
固
其
时
,
飘
飖
愧
飞
翰
。
写景抒情
抒情
战争
田园生活
山水
怀古
赏析
这首明代马治的《官军后还西涧草堂》描绘了战乱后的社会景象和个人生活。诗的前半部分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生活的艰难,如“干戈一为用,十室九不完”,表达了战乱的残酷和家园的破败。诗人自己“徒跣入荆菅”、“衡门驻旌竿”,流露出对动荡局势的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后半部分转向诗人归家后的田园生活,他在西涧草堂找到暂时的安宁,“竹林最无恙,秀色雨始干”,展现了自然景色的清新与宁静。然而,他并未忘却现实,“西峰数里外,草窃除岂难”,表明对安全问题的警觉。诗中还提及了战事的频繁和民生的困苦,“盛夏兵既集,翱翔彼河干”,以及对结束战乱的期盼。最后,诗人以个人的飘零生活与国家的动荡相对照,表达出深深的忧虑和自省,“我生固其时,飘飖愧飞翰”。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战争的控诉,又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对时代的独特观察和感慨。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