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使
思乡情感
离别
记梦
山水写景
抒情
情感表达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商的作品,名为《胡笳十八拍》(其十二)。从艺术风格和语言运用来看,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以及身在异乡的孤独与哀愁。“破瓶落井空永沈”,这一句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种无尽的寂寞和悲凉。破碎的瓶子沉入了深不见底的井中,这个画面传递出一种无法挽回、不可触及的情感状态。“故乡望断无归心”,诗人通过这个简单而强烈的句子,表达了对远方家园的渴望和无法实现的回归愿望。这里的“望”字包含了深沉的思念,而“断”字则透露了一种绝望。“宁知远使问姓名”,诗人在此转向现实生活中的一种情景,表达了即便是在异乡遇到同乡,也无法减轻内心的孤独感。这里的“宁知”表明了对故土之人的渴求,而“问姓名”则是一种寻找归属感的行为。“汉语泠泠传好音”,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异乡人士之间通过共同语言交流的情景。“泠泠”形容声音清晰而动听,“好音”意味着美好的言谈,这里不仅指语言本身,更包含了情感上的共鸣。“梦魂几度到乡国”,诗人的内心世界常常在梦中回到故土,表达了一种无法抑制的怀念之情。梦境成为了诗人与家园之间唯一的联系方式。“觉后翻成哀怨深”,然而当梦醒时分,这种美好的幻想也随即破灭,留下的只有更深的哀愁和遗憾。“如今果是梦中事”,这句诗表达了对现实与梦境界限模糊的感慨,以及诗人对于生活真实性的怀疑。诗人似乎在问自己,是否所有美好的时刻都只存在于梦中?“喜过悲来情不任”,最后一句则是对整个诗歌主题的一种总结。尽管曾经有过欢乐的瞬间,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快乐已被深沉的悲伤所取代,情感已经无法自主地去控制了。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构建,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故乡、家园和文化根源的深切怀念。

刘商

116首
唐代诗人、画家。能文善画,诗以乐府见长。官虞部员外郎。后出为汴州观察判观察判官。后辞官从事自己喜欢的诗画创作事业,的诗歌作品很多,代表作有《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唐才子传》卷四说他“拟蔡琰《胡笳曲》,脍炙当时”。《全唐诗》收录有的很多诗歌

猜您喜欢

送严上舍并寄诸公十首(其一)送严
宋·陈造
啧啧雁声急,棱棱秋意深。行都旧新雨,独客短长吟。子肯怜衰病,时来慰滞淫。惜无移日酒,留照蜡灯斟。
安公子(其二)
宋·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如梦令(其一)离别
明·俞彦
刚道行期还未。挨到临头无计。手掌大于船,偏少风波做美。几许。几许。又早隔重江水。
次韵参寥三首(其一)
宋·秦观
武陵渔子入花源,但见秦人不得仙。会有黄鹂鸣翠柳,何妨白眼望青天。
减字木兰花·思母
清·吴山
连宵风雨。黄叶林间秋几许。大地清凉。游子惊心忆故乡。人生如寄。对景频弹思母泪。何日归期。回首青霜黯鬓丝。
再调考功作二首(其二)
明·高叔嗣
引疾三上书,微愿不克谐。徒官复在兹,心迹一何乖。轩裳日待旦,阊阖凌云排。入属金马籍,出与群龙偕。积贱讵有基,履荣诚无阶。但惜平生节,逾久浸沉埋。既妨来者途,谁明去矣怀。鸟.....
金缕曲(其一)连句和赠叔由
清末近现代初·程颂万
共汝伤心惯。又今宵、清歌明月,小楼西畔。一桁丁帘残烛影,照彻冶游人倦。空回忆、短桥红板。道是吴儿心木石,记那回、偷眼阑阴见。乍群衩,冷香展。梦痕一霎风吹断。叹沧桑、而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