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
俗
念
·
游
仙
二
首
(
其
一
)
十
年
奔
走
,
向
红
麈
、
何
处
可
寻
蓬
岛
。
一
枕
青
瓷
惊
梦
起
,
幻
迹
都
如
扫
。
七
返
还
丹
,
千
龄
大
药
,
昧
者
难
精
讨
。
餐
霞
伴
侣
,
飘
然
遥
在
天
表
。
长
生
须
住
仙
村
,
诛
茅
贺
厦
,
迥
出
层
云
抄
。
翠
水
蓝
岑
浑
不
夜
,
紫
府
丹
丘
常
晓
。
玉
豉
金
盐
,
璚
英
珠
液
,
种
种
供
难
老
。
乖
龙
莫
懒
,
为
我
先
耕
瑶
草
。
写景
咏物
想象
幻境
长寿
养生
田园风光
描述山景
赏析
这首明代杨慎的《无俗念·游仙二首(其一)》描绘了诗人历经十年寻找仙境的旅程,感叹尘世间的幻象易逝,唯有修炼仙道才能寻求永恒。"向红麈、何处可寻蓬岛"表达了对理想中的仙人居所的向往。"一枕青瓷惊梦起,幻迹都如扫"则揭示了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暗示了世事如梦,唯有超脱才能看破。诗人强调修炼仙丹的重要性,认为这是长生不老的关键,但只有悟性高的人才能真正理解。"餐霞伴侣,飘然遥在天表"象征着仙人的逍遥自在,他们远离尘世,生活在云端之上。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理想的仙居环境,如翠水环绕、紫府丹丘,日月长明,充满生机。诗人祈愿自己能融入这样的仙村生活,享受不老的仙丹和灵药,提醒自己不要懈怠,要积极追求仙道,"乖龙莫懒,为我先耕瑶草",寓意着勤奋修炼,期待收获仙界之果。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道教思想和对仙境的向往。
杨慎
1519首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后因流放滇南,、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