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惠
山
僧
房
(
其
一
)
小
阁
寒
灰
火
,
清
香
古
佛
颜
。
潮
来
吹
雨
叶
,
云
起
叠
山
鬟
。
白
恰
随
人
指
,
青
峰
送
客
还
。
红
尘
触
处
到
,
长
日
下
幽
关
。
写景
山水
抒情
季节
秋季
天气
风雨
古寺
僧房
时间
长日
情感
送别
地点
惠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惠山僧房中所见的宁静与清幽景象。首句“小阁寒灰火”描绘了房间内温暖的炉火,营造出一种温馨而静谧的氛围。接着,“清香古佛颜”则通过香气和佛像的描述,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宗教氛围的庄严与神圣。“潮来吹雨叶”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潮水与雨滴融入画面,仿佛是大自然的音乐,轻轻拂过树叶,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云起叠山鬟”则以云彩的聚集比喻山峦的起伏,形象地展现了山川的壮丽与神秘。“白恰随人指,青峰送客还”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白雾似乎在引领着行人的脚步,青色的山峰则在目送着旅人的离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依恋与不舍。最后,“红尘触处到,长日下幽关”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反思。红尘象征着世俗的纷扰与喧嚣,与幽静的山林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渴望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内心世界的真实探索。
袁宏道
1666首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赠人二首(其二)
唐·王建
多在蓬莱少在家,越绯衫上有红霞。朝回不向诸馀处,骑马城西检校花。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