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水田园
抒情
惜时
情感
禅意
读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忙碌而闲适的生活情景。首句“山亭处处挈胡床”写诗人携带着胡床(一种轻便的小坐具)在山间各处游走,既有游玩的兴致,又透露出对悠闲生活的追求。次句“不独游忙睡亦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生活的忙碌,无论是游玩还是休息都充满了活动。“官况易消如暴水”运用比喻,形容公务繁忙如同急流般快速流逝,显示出诗人对官场事务的处理效率高,但也暗示了其对这种快节奏的厌倦。接下来,“痴儿难长似黄杨”以黄杨树的坚韧生长为反衬,说自己难以像黄杨那样长久地保持青春活力,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岩花盛日求长假”借岩花盛开之际,表达对休假的渴望,希望能在自然中找到片刻的宁静。“石榻开时见古方”则描绘了诗人享受简朴生活,阅读古代典籍的情景,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最后两句“掷却儒绅与巾子,添将冰水注茶汤”形象地写出诗人抛开繁琐的礼节,回归简单生活,亲手泡制冰茶,享受那份清闲与自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袁宏道

1666首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猜您喜欢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食牛炙
宋·李之仪
西来谁为炙牛心,惜事拘文不敢寻。岂谓邻邦无百里,骤令馋口得千金。登台未论前人比,扪腹翻惊用思深。从此耒阳休吊古,便思白酒与同斟。
题王煮石推篷图
元末明初·钱宰
粲粲晴林截素霓,梦回何处觅新题。画檐压槛江南屋,短棹推篷雪后溪。落月欲分花上下,春风不隔树高低。何当一见冰霜表,放棹孤山烟水西。
山谷流杯池
清·顾印愚
锁江亭中一杯酒,坐看江云自奔走。涪翁去后七百年,尚爱新诗满人口。我来戎州秋复春,却闭空斋卯还酉。逝将著屐访遗迹,偶厌褰裳涉清浏。谁令突兀忽眼前,乐事今朝古无有。横江绝壁栖.....
有感
金·周昂
壮心未分逐流年,衰鬓从渠众目怜。却恨诗情消减尽,语言枯淡到中边。
西江月(其四)
宋·周紫芝
发白犹敧旅枕,溪深未挂烟莎。往来苕霅意如何。应有轻鸥笑我。细算年来活计,只消一个渔舟。金鱼无分不须求。只乞鲈鱼换酒。
送杨伯可
宋末元初·陆文圭
齐鲁多平原,江浙田高下。戢戢如鱼鳞,土籍谁主者。富人擅其利,失业悯孤寡。方今用周礼,天官出经野。古法虽可行,必得奉行者。杨君古循良,暨阳小民社。原隰遍咨询,辞色每宽假。经.....
时热少客因咏所怀
唐·白居易
冠栉心多懒,逢迎兴渐微。况当时热甚,幸遇客来稀。湿洒池边地,凉开竹下扉。露床青篾簟,风架白蕉衣。院静留僧宿,楼空放妓归。衰残强欢宴,此事久知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