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
成
(
其
三
)
羁
客
胸
怀
少
,
天
涯
侣
伴
稀
。
未
须
愁
独
立
,
终
是
念
归
飞
。
云
来
吹
水
叶
,
潮
去
落
沙
衣
。
酷
忆
湘
江
上
,
梅
花
伴
钓
矶
。
思乡
山水
怀古
情感
自然
秋节
写水
咏物
梅花
怀旧
友情
离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羁旅之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归家的渴望。首联“羁客胸怀少,天涯侣伴稀”直接点明了诗人远离家乡、独自行走于广阔天地间的孤独感,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孤影独行的画面。颔联“未须愁独立,终是念归飞”则在孤独中透露出一种坚定,诗人并未因孤独而感到绝望,心中始终怀揣着对回归故乡的向往和期待。颈联“云来吹水叶,潮去落沙衣”运用自然景象的动态变化来象征人生的无常和流转,云水相接,潮起潮落,如同人生旅途中的种种遭遇,既有美好也有波折。同时,这一联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由与平静生活的向往,如同云水间自由飘荡的落叶和随潮汐起伏的沙衣。尾联“酷忆湘江上,梅花伴钓矶”将思绪拉回至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中,湘江边的梅花,不仅是自然美景的象征,更是诗人内心深处对故乡温暖记忆的寄托。钓鱼矶旁的梅花,仿佛成为了诗人与故乡之间的一座桥梁,每当梅花盛开之时,便是诗人对故乡最深切的思念与回忆。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孤独与离散时的坚韧与对故乡的深情眷恋,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袁宏道
1666首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秋夜怀云崖禅友
清·释敬安
云外佳期才一晤,人间小别又三秋。谁知夜静溪声里,明月怀君独倚楼。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