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终
南
和
甫
提
点
筠
溪
仙
家
静
住
西
南
溪
,
竹
外
须
信
无
馀
师
。
平
生
高
节
鬼
亦
畏
,
一
点
虚
心
人
得
知
。
林
深
自
有
天
地
在
,
岁
暮
不
受
风
霜
欺
。
何
时
借
我
半
窗
月
?
万
里
黄
尘
双
鬓
丝
。
写景
山水
励志
抒情
怀古
情感
亲情
友情
赞美
秋节
赏析
这首诗是金末元初诗人杨奂所作的《题终南和甫提点筠溪》,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高洁的山居景象。首句“仙家静住西南溪”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将居住地置于西南溪边,仿佛与世隔绝,充满神秘与超然。次句“竹外须信无馀师”强调了环境的清幽,竹林之外并无其他世俗干扰,暗示着诗人追求的是内心的清净。“平生高节鬼亦畏,一点虚心人得知”两句,赞美了诗人的高尚品格,连鬼神也为之敬畏,他的虚怀若谷让世人能深深理解。接下来,“林深自有天地在,岁暮不受风霜欺”进一步描绘了山林的深邃与坚韧,即使到了岁末寒冬,也能抵挡住外界的严寒侵袭。最后两句“何时借我半窗月?万里黄尘双鬓丝”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希望能借得一窗明月,远离尘世的纷扰,然而现实中却只能在黄尘中感叹岁月流逝,双鬓已斑白。整首诗寓情于景,既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流露出对现实人生的感慨。
杨奂
118首
又名知章。生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卒于元宪宗五年,年七十岁。早丧母,哀毁如成人。金末,尝作万言策,指陈时病;欲上不果。元初,隐居为教授,学者称为紫阳先生。耶律楚材荐为河南廉访使,约束一以简易。在官十年请老。卒,谥文宪。奂著作很多,有还山前集八十一卷,后集二十卷,(元史作还山集六十卷,元好问作奂神道碑则称一百二十卷)近鉴三十卷,韩子十卷,槩言二十五篇,砚纂八卷,北见记三卷,正统纪六十卷等,传于世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