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
告
将
归
适
奉
使
香
河
未
果
西
风
凉
冷
送
秋
砧
,
万
里
乡
园
杳
信
音
。
奉
使
惯
持
天
上
节
,
忆
归
犹
负
客
边
心
。
平
生
宦
业
工
齐
瑟
,
到
处
羁
愁
付
越
吟
。
独
倚
危
楼
凝
望
久
,
罗
浮
山
色
暮
云
深
。
写景抒情
秋景抒怀
怀乡思亲
羁旅之愁
登高望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即将归家却因公务未能如愿的情境,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情。首句“西风凉冷送秋砧”,以西风的凉冷和秋日的砧声起笔,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暗示着离别与思念的主题。砧声,古代妇女捣衣的声音,常用来象征思乡之情。“万里乡园杳信音”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表达了对亲人消息的渴望。这里的“杳”字,形象地描绘出了消息的渺茫与遥远。“奉使惯持天上节,忆归犹负客边心”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强调了诗人作为使者的职责与习惯,另一方面则表达了他对归家的渴望和内心的矛盾。这里,“天上节”可能暗指朝廷的使命或重任,而“客边心”则直白地表达了诗人作为客居他乡之人对归家的向往。“平生宦业工齐瑟,到处羁愁付越吟”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工齐瑟”(擅长弹奏齐国的音乐)和“越吟”(引用越地的诗歌),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在官场上的努力与成就,也流露出因长期客居他乡而产生的羁旅之愁。最后,“独倚危楼凝望久,罗浮山色暮云深”以景结情,诗人独自站在高楼之上,凝望远方,罗浮山色与深沉的暮云形成了一幅壮丽而又略带忧郁的画面,完美地呼应了诗中所表达的孤独、思念与期待的情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深刻地揭示了诗人面对公务与个人情感之间的冲突与挣扎,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
猜您喜欢
次李参政省中独坐韵
明·张以宁
画省昼岑寂,坐来风叶鸣。雨晴鳷鹊观,秋满凤凰城。许国丹心在,怀乡白发生。所惭无寸补,载笔直承明。
冬日登南高峰
清·龚禔身
寒山断行迹,落叶大于掌。我来正凄风,抚景结遥想。峭崖逢僧臞,空林答樵响。饥乌啄败芦,征雁弄清吭。俯仰会所适,心目竞飒爽。一峰立我前,窄径聚而上。倦欲憩松根,险思扶藤杖。遂.....
阻风江上同蔡九逵诸君登静海寺阁
明·文徵明
尘土萧条行路难,秋风高阁一冯阑。云移白鹭烟波远,水绕卢龙木叶寒。老阅江山犹自壮,行歌天地本来宽。平生零落馀长剑,得与同游倚醉看。
寄孟链(其一)
明·解缙
每到秋时只忆家,鉴湖秋水浸明霞。湖中莲子秋成实,粒粒凉心滴露华。
舟行即事七首(其四)
宋·朱淑真
满江流水万重波,未似幽怀别恨多。目断亲闱瞻不到,临风挥沔独悲歌。
对月二首(其一)
宋·陆游
远客厌征路,流年逢素秋。不知今夜月,还照几人愁。
诗
魏晋·阮瑀
苦雨滋玄冬,引日弥且长。丹墀自歼殪,深树犹沾裳。客行易感悴,我心摧已伤。登台望江沔,阳侯沛洋洋。
舒啸
宋·白玉蟾
豁然登高台,四天一何眇。舒怀摩丹田,静境万籁悄。前村生孤烟,半山吞残照。倚剑呼黄鹤,遽然发长啸。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