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日
秋节
七夕节
写景
怀旧抒情
秋日景物
佳节思情

赏析

这首《菩萨蛮·七夕》由清代诗人庄盘珠所作,描绘了七夕节的夜晚景象,充满了浪漫与哀愁的情感。“片云一霎还收雨”,开篇以轻盈之笔描绘了短暂的雨后,云朵迅速散去的景象,暗示着短暂而美好的时光。接着,“瓜筵银烛秋光聚”一句,将七夕之夜的场景具体化,瓜果宴席上银烛闪烁,秋光聚集,营造出温馨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人影玉阶多”描绘了人们在玉阶上留下的人影,增加了节日的热闹气氛。“天孙肯渡河”则借用了牛郎织女的传说,表达了对爱情美好愿望的期待与向往。然而,“暗蛩惊淡月”一句,通过夜空中淡淡的月色和惊扰的虫鸣,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似乎预示着美好时光的短暂。“忽忆儿时节”一句,诗人突然回想起童年时期的情景,可能是对无忧无虑生活的怀念,或是对逝去时光的感慨。最后,“尘世太匆匆。鸡冠花又红”两句,表达了对现实世界快速流逝时间的感叹,以及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惜。鸡冠花的再次盛开,象征着时光的循环,但同时也提醒着人们,美好事物总是稍纵即逝。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七夕之夜的美丽与哀愁,以及对生命、爱情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猜您喜欢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除夜客怀
明·浦源
火冷空斋夜掩霜,明朝新岁在殊方。故乡亲老谁相守,独对寒灯泣数行。
闰十五夜携两儿暨诸弟侄同孔聘王苏昌期何景朗李邑生就酌三弟宅分得台字
明·黎淳先
嫦娥何意重相陪,三五清光去复来。对酒自怜鹦鹉杓,听萧犹似凤凰台。咏偕童冠游宁倦,才擅东南美不猜。记得廿年曾此夕,雄心今被鬓毛催。
宫词一百首(其九十四)
唐·王建
画作天河刻作牛,玉梭金镊采桥头。每年宫里穿针夜,敕赐诸亲乞巧楼。
十六夜月
宋·刘黻
何处吹来笛一声,长空如水浸江城。中秋有月云偏妒,底事今宵放得明。
中秋无月
明·王越
年年遇着中秋节,活计虽贫强自欢。不似今年贫得甚,倚栏无个月明看。
重阳(其一)
宋·文天祥
飘零万里若为家,一夜西风吹鬓华。祇有新诗题甲子,更无故旧对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