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
鼠
硕
鼠
硕
鼠
,
无
食
我
黍
!
三
岁
贯
女
,
莫
我
肯
顾
。
逝
将
去
女
,
适
彼
乐
土
。
乐
土
乐
土
,
爰
得
我
所
。
硕
鼠
硕
鼠
,
无
食
我
麦
!
三
岁
贯
女
,
莫
我
肯
德
。
逝
将
去
女
,
适
彼
乐
国
。
乐
国
乐
国
,
爰
得
我
直
。
硕
鼠
硕
鼠
,
无
食
我
苗
!
三
岁
贯
女
,
莫
我
肯
劳
。
逝
将
去
女
,
适
彼
乐
郊
。
乐
郊
乐
郊
,
谁
之
永
号
?
劳动者的抗议
怀乡思归
自然环境
译文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黍!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土有幸福。那乐土啊那乐土,才是我的好去处!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麦!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优待。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国有仁爱。那乐国啊那乐国,才是我的好所在!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苗!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慰劳!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郊有欢笑。那乐郊啊那乐郊,谁还悲叹长呼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农民对抗自然灾害的坚韧与智慧。"硕鼠"指的是那些贪婪的大老鼠,它们无时不在寻找机会来侵袭农人的粮食。诗中的"黍"、"麦"、"苗"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农作物,表达了农民对于收成的期待和对抗灾害的决心。每段最后两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国/乐郊"中,"逝将去女"是指老鼠最终会离开,而"适彼乐土/乐国/乐郊"则表达了农民希望自己能够获得丰收和幸福的生活。这首诗通过对比农民与老鼠之间的斗争,展现出了古人对于土地、劳动和生计的珍视。同时,也反映出农业社会中人们对于自然灾害无力感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经
306首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