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哲理
亲情
冬日景象
教导

译文

调好角弓绷紧弦,弦弛便向反面转。兄弟姻亲一家人,相互亲爱不疏远。
你和兄弟太疏远,民众就会跟着干。你能言传加身教,民众互相来仿效。
彼此和睦亲兄弟,感情深厚少怨怒。彼此不和亲兄弟,相互残害全不顾。
民众心地如不善,就会相互成积怨。接受爵禄不相让,轮到自己道理忘。
老马当作驹使唤,不顾其后生祸患。如像吃饭只宜饱,又像喝酒不贪欢。
猴子爬树不用教,如泥涂墙容易牢。君子善政去引导,小民自然跟着跑。
雪花落下满天飘,一见阳光全融销。居于上位不谦恭,别人学样耍高傲。
雪花落下飘悠悠,一见阳光化水流。无良小人像蛮髦,对此我心深烦忧。

赏析

这首诗是中国古代的作品,它描绘了一种兄弟关系紧张、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开篇“骍骍角弓,翩其反矣”用强烈的意象表现了战争或冲突的氛围。“兄弟昏姻,无胥远矣”表达了家族内部的不和与疏离。诗人通过“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指出这种情况导致民众的迷茫和盲目跟随。接下来的“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瘉”则是对理想中的兄弟关系与现实中的兄弟关系之间差距的反思。诗中还批评了“民之无良,相怨一方”这种社会环境,以及“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的权力争斗和个人主义。“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现在现实的强烈对比。接着,“如食宜饫,如酌孔取”可能是在说在困难的时候要节约资源,而“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则像是批评某种盲目的追求。诗中的“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是对品德高尚的人和普通人行为的区分。而最后,“雨雪瀌瀌,见晛曰消。莫肯下遗,式居娄骄。雨雪浮浮,见晛曰流。如蛮如髦,我是用忧”则是在描写自然景象和个人内心的忧虑与不安。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乱象、人伦失序以及个人的悲哀情绪的深刻体察。

诗经

306首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猜您喜欢

咏怀(其十七)
清·孙元衡
椒糈要百神,良以质好修。吉凶且不问,行媒安所求。养空若浮澜,逍遥与天游。系俗多芥蒂,愚士众所囚。兰舟不备楫,终焉逐下流。逆流奋柔橹,不如委虚舟。
负儿林檎下
清·蒋庆第
负儿林檎下,儿啼索果尝。辞树十五年,儿身如父长。林檎蠹不实,我身安得强。悠然寒日晖,迫暮趋平冈。此木傥未薪,戒儿长毋忘。
冬日杂吟(其二)
清·焦循
勤苦在祖父,游情在子孙。粗粝日以厌,视听日以昏。既耻朴陋见,鲜服行市门。市门无藉多,交结为攀援。惟诩饮博豪,不闻田舍言。田舍一朝尽,单孑无饔飧。
寄怀三首(其二)
宋·李觏
根生但为松,翼飞但为凤。王侯尚可轻,道义本来重。痴儿似婢妾,寸步矜恩宠。傍人忍笑时,佯把衣袪弄。
审虑
明·陶安
天地生人一眇躬,包含天地寸心中。本来道义无穷极,要在工夫自扩充。涓滴原泉流浩浩,纤毫稂莠长芃芃。公私端绪加精察,舜蹠从兹路不同。
三哀诗(其一)厉先生无咎
元·岑安卿
厉公予先师,侃侃国髦士。文词奋白屋,名识动丹扆。帝乡眷遇殊,曲宴锡丰侈。青衫何足云,倏忽期显仕。云何尉苕溪,露泣秋萱死。朔风撼南极,黄屋继隳圮。归栖从山云,松柯荫琴史。泪.....
四安道中所见(其二十一)
宋末元初·牟巘
支离病骨倦泥行,拟向蓬窗睡到明。绕鬓秋蚊故相恼,更求底物是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