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氿
西
西
西
抒情
写景
情感
思乡
秋节
佳节
田园
动物
忧民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古代圣明君主的德政,以及人民对理想君子的向往。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古朴,但仍可窥见其深邃的思想和情感。"有饛簋飧,有救棘匕。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这几句描绘了君子之道,如同砥石一般平直,象征着公正无私,犹如箭一般直射目标,不偏不倚。"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眷言顾之,潸焉出涕。" 君子的脚步,是小人所仰望的;诗中的人物对于这种美德的追求和回顾,感慨万分,甚至落泪。"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纠纠葛屦,可以履霜。" 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艰苦环境中坚持不懈的精神。"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 公子的形象,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形态,他的行走和行为,让诗人感到内心的不安和悔悟。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水源、衣物、舟车等生活细节的描述,反映了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于理想君子的期盼。"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这些句子中,天上的星河和人间的光辉相互映照,织女的勤劳和牵牛的辛苦,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但诗中的这些描写却彰显了一个理想社会的构想。最后几句,通过对南北方星象的描绘,以及箕斗星座的特性,进一步强调了对君子德行和理想生活的追求。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圣王理想政治的赞美,以及个人内心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经

306首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