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
民间传颂之歌
故事
控诉

译文

各种花纹多鲜明,织成多彩贝纹锦。那个造谣害人者,心肠实在太凶狠!
臭嘴一张何其大,如同箕星南天挂。那个造谣害人者,是谁给你作谋划?
花言巧语叽叽喳,一心想把人来坑。劝你说话负点责,否则往后没人听。
花言巧语信口编,一心造谣又说谎。并非没人来上当,总有一天要现相。
进谗的人竟得逞,被谗的人心意冷。苍天苍天你在上!管管那些害人精,多多怜悯被谗人!
那个造谣害人者,是谁为他出计谋?抓住这个害人精,丢给野外喂豺虎。豺虎嫌他不肯吃,丢到北方不毛土。北方如果不接受,还交老天去发落。
一条大路通杨园,杨园紧靠亩丘边。我是阉人叫孟子,是我写作此诗篇。诸位大人君子们,请君认真听我言!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那些喜欢中伤他人、散播谣言者的不满和批判。诗中的“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哆兮侈兮,成是南箕”等句子形象地描绘了谗人的形貌和行为,使人联想到精美的织物和器具,但实则充满了恶意。诗中的“缉缉翩翩,谋欲谮人”、“捷捷幡幡,谋欲谮言”则强调了他们密谋中伤之心。而在对待这些人的态度上,诗中表现出了严厉的批评和惩罚,例如“投畀豺虎”、“投畀有北”、“投畀有昊”,这种象征性的语言强调了对谗人行为的坚决反对。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一种对于天道的信仰,“苍天苍天,视彼骄人,矜此劳人”表明了诗人相信上天会看到那些骄横之人的恶行以及勤劳之人的善良。最后,诗中的“杨园之道,猗于亩丘。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则是对这首诗的高度评价,认为其价值不仅在于文学艺术,更在于其教化意义,可以供众多君子学习和效仿。总体来说,这是一首充满了道德批判和社会理想的诗歌,它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正直之人的赞美以及对谗言中伤者的强烈谴责。

诗经

306首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