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节庆
舞蹈
歌曲
场景
情感表达
爱情
节日
佳节

赏析

这首明代吴兆的《正月十三夜同王若观伎共用来字》描绘了一幅热闹欢腾的宴饮场景。首句“倡楼罗荐开”形象地展现了妓院中华丽的帷幕拉开,暗示了夜晚的娱乐活动即将开始。次句“急管促行杯”则通过急促的音乐和频繁的饮酒,渲染出热烈的气氛。“花气衣香夺”写出了女子们身上的香气与周围的花香交织,形成醉人的芬芳。而“蟾光烛焰回”则以月光和烛火的摇曳,映照出舞者的身影,增添了神秘与浪漫色彩。接下来,“舞飞雕砌雪”形容舞姿轻盈如雪花飘落,而“歌落绮窗梅”则以歌声比喻如梅花般清脆悦耳。最后两句“不尽横陈态,犹期三五来”表达了对更多美好时光的期待,意指这样的欢乐聚会尚未结束,还希望在十五的月圆之夜再次相聚。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与歌妓共度良宵的风雅生活。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鹊桥仙·七夕和韵
清末近现代初·沈曾植
金风似剪,银潢如带,良夜愔愔罗袜。人间已自罢穿针,只天上未忘佳节。画屏殢楚,金钗诉愿,儿女夜情都别。仙裙永断适石榴红,问此后聘钱谁质。
扫花游·元夕同秋岳作于无外邸中用周美成韵
明末清初·龚鼎孳
绛霞万叠,照曲巷斜栏,黛峰横楚。远香几缕。衬金虫紫凤,雅歌妙舞。一带银纱,若雾琼梅散雨。踏花去。问取玉人,春色来处。人醉花不许。又走马星桥,翠钿争路。画堂列俎。趁芳宵好客.....
清平乐·七夕口占
清末近现代初·梁启勋
巧如可乞。更有何人拙。垂地银河自清澈。亘古不闻呜咽。纱窗已入新凉。流萤明灭低昂。庭树远连天阔,双星徐度红墙。
夜合花
宋·高观国
斑驳云开,濛松雨过,海棠花外寒轻。湖山翠暖,东风正要新晴。又唤醒,旧游情。记年时、今日清明。隔花阴浅,香随笑语,特地逢迎。人生好景难并。依旧秋千巷陌,花月蓬瀛。春衫抖擞,.....
法曲献仙音·梁溪雨中七夕
清·吴山
情以秋兼,事因时会,古说双星今度。淡月含烟,轻云披汉,河际贝宫琼户。怅浅碧摇空处,凄风又吹雨。悄无语。叹红尘、妒人青鬓,幽赏事、多被风惊雨阻。疏落是襟怀,最难消、月明花妩.....
鹊踏枝/蝶恋花(其二)
宋·仲殊
一霎雕栏疏雨罢。三月十三,曾是寒食夜。尽日暖香熏柏麝。西施醉起留归驾。酒满玻璃花艳冶。莫负春心,快饮千钟罢。春在燕堂帘幕下。年芳不问东君借。
江城子(其三)
唐·和凝
斗转星移玉漏频,已三更,对栖莺。历历花间,似有马蹄声。含笑整衣开绣户,斜敛手,下阶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