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山水
四季
冬天
写物
枯木
情感
抒情
友谊
戏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在雪中枯木旁,东坡先生创作无声之诗的场景。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艺术创作相融合,通过“雪里壁间枯木枝”这一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艺术氛围。接着,诗人引入了“东坡戏作无声诗”,既体现了苏轼的洒脱与才华,也暗示了艺术创作的自由与无拘束。进一步,诗人提到了“霅川谪仙亦豪放”,将苏轼比作谪仙,强调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超凡脱俗的艺术追求。通过“酒阑为吐烟云词”,形象地描绘了苏轼在酒后的灵感爆发,创作出如同烟云般飘渺、富有想象力的作品。“闹传秀色绝今古,正如四月出盆丝”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赞美苏轼作品的美艳与独特,仿佛是四月新发的盆中细丝,既新鲜又珍贵,超越了时空界限,展现出艺术作品永恒的魅力。然而,好景不长,老僧的出现阻止了游客观赏这幅作品,也暗示了艺术创作的神秘与不可轻易得见的本质。最后,诗人表示自己前来观赏也是出于兴致,即便兴尽而归,也不会因此而感到羞愧,表达了对艺术的尊重与欣赏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东坡先生创作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艺术创作的自由、神秘与魅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释德洪

1809首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您喜欢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车过武胜关雪中购得兰数本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车行楚豫交,蜿蜒入山腹。矫首望雄关,势绝天地蹙。一脊界江河,向背异寒燠。雪峰袭云衣,漠漠烟生玉。涛凝叠嶂松,翠压一涧竹。峥嵘幻冰花,僵踣慨众木。野人市修兰,仓卒得一束。坚.....
观祝孝友画卷为赋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五言四咏(其五)
宋·朱熹
茅屋无烟火,溪桥绝往还。山翁独乘兴,飘洒一襟寒。
渔洋探梅归自东西横塘作
明末清初·屈大均
山寒寻未得,一树忽临溪。光透松间雪,香生石上泥。莺声留客久,鹭影逐人低。随意穿桥去,横塘东复西。
答天民韵三首(其三)
元·张仲深
朱岩溪上水如天,花气熏人昼欲然。山意生成归草木,春心飞跃见鱼鸢。酒边豪句多千首,客里悭囊罄一钱。几欲携家谋卜筑,草茅无地得诛编。
三级泉
宋·白玉蟾
缘溪深入桃花坞,紫霞隐隐幽禽语。九层峭壁刬春空,三级鸣泉飞暮雨。落日衔山红影湿,冷云抱石苍崖古。激回涧底散冰花,喷上松梢雪飘缕。点点溅湿嫦娥衣,潭潭下有扶桑府。朝来似展朝.....
陈村夜泊
明·何绛
吾爱川原好,秋风夜泊船。水边禽个个,沙际月娟娟。浊酒昔谁醉,今宵长不眠。疏帘一盼望,独有水连天。
访衲山长老
明末清初·彭孙贻
衲山野老频相顾,十日柴扉九不开。祗为看云人未返,空劳候客鹤飞回。高城雪下悲风动,大泽烟横朔雁来。试挟孤筇问萧寺,西郊应巳见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