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台
夜
坐
二
首
(
其
二
)
岁
晚
山
深
过
客
稀
,
一
灯
清
坐
夜
同
谁
。
滴
阶
寒
响
雪
消
后
,
通
火
活
红
灰
陷
时
。
敛
目
旧
游
真
可
数
,
盖
棺
前
事
尚
难
知
。
古
今
不
隔
诸
缘
净
,
画
出
岩
中
道
者
诗
。
写景
怀古
抒情
秋节
节令
冬
悼亡
山水
画中景
哲理
古今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独坐石台,周围环境寂静,只有孤灯相伴的情景。通过“岁晚山深过客稀”一句,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深远的氛围。接着,“一灯清坐夜同谁”进一步强调了孤独与静思的主题,诗人似乎在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滴阶寒响雪消后,通火活红灰陷时”两句,运用细腻的自然景象来衬托内心的思绪。雪后的寒响与炉火的温暖形成对比,既表现了季节的更替,也寓意着内心的冷暖变化。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敛目旧游真可数,盖棺前事尚难知”则表达了对过往经历的回顾与反思,以及对未知未来的深深思考。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人生有限性的深刻理解。最后,“古今不隔诸缘净,画出岩中道者诗”一句,将个人的体验上升到哲学层面,暗示了时间、空间的相对性,以及人与宇宙万物之间的联系。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宇宙真理的追求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洞察力,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释德洪
1809首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您喜欢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小雨初霁
宋·陆游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莫道此翁游兴懒,兰亭禹寺已关情。
夏夜与季平萧氏台听涛,追话旧事作
清·丘逢甲
大海惊涛似昔时,高台同听不胜悲。五年乡泪愁中制,半夜军声梦里驰。铁弩何时开越国?素车终古走灵胥。如闻鹿耳鲲身畔,毅魄三更哭义旗。
巡边宿岩昌驿
明·王云凤
病馀强起一巡边,古驿无人但野烟。药裹自煎红榾柮,茶铛还汲碧潺湲。波涛声送床边雨,星斗光悬屋里天。欲吊忠魂何处冢,空留名姓自山川。
清江图
元·贡性之
江驿背孤城,江流绕舍清。露枰松下弈,驿骑柳边行。帆落晴窗影,钟传雨寺声。堆床馀简帙,列座总耆英。燕语能留客,鸥驯解结盟。诗邮趋堠吏,衙鼓集关兵。薄俸尊仍满,新知盖屡倾。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