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韵
游
鹿
头
山
吐
词
秀
似
出
盆
丝
,
好
古
幽
情
八
咏
思
。
论
字
来
寻
鲁
公
碣
,
因
诗
曾
访
少
陵
祠
。
留
题
楚
俗
争
传
去
,
懒
赋
山
灵
必
有
词
。
定
价
文
章
比
珠
玉
,
此
篇
不
独
慰
吾
私
。
怀古
地点
抒情
写山
记梦
情感
思乡
历史典故
文章品评
赏析
这首诗《次韵游鹿头山》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游览鹿头山时的心境与感悟。首句“吐词秀似出盆丝”,以“出盆丝”比喻诗人的言辞如丝般细腻、秀丽,展现出诗人语言的雅致与才华。接着,“好古幽情八咏思”则透露出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沉思,将个人的情感与对历史文化的追忆巧妙融合。“论字来寻鲁公碣,因诗曾访少陵祠”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古代文学大家的崇敬之情。他不仅在文字中寻找着鲁公(指颜真卿)的碑文,还亲自探访过杜甫(少陵)的祠庙,表达了对这些伟大诗人的景仰与学习之心。“留题楚俗争传去,懒赋山灵必有词”则展现了诗人对地方风土人情的观察与感受。他提到自己的题字在楚地流传,而自己却因懒散而不愿轻易赋诗,但山灵(自然之灵)必定会留下自己的诗篇,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谦逊。最后,“定价文章比珠玉,此篇不独慰吾私”一句,将诗文的价值比作珍贵的珠宝,强调了诗作本身的价值,并且指出这篇诗作不仅能够满足个人的情感需求,也具有更广泛的意义与价值。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游览经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自我情感的深刻反思,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释德洪
1809首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