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十
明
论
了
知
无
性
灭
无
明
,
空
慧
须
从
戒
定
生
。
频
呼
小
玉
元
无
意
,
只
要
檀
郎
认
得
声
。
哲理
禅意
情感
声息
赏析
这首诗《注十明论》由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其内容深邃,蕴含着佛教哲学思想。诗中以“了知无性灭无明”开篇,点明了佛教中对“无明”的理解,即对事物本质的无知或误解,是导致痛苦和烦恼的根源。通过“空慧须从戒定生”,强调了通过修行戒律与禅定来获得智慧的重要性,以此达到解脱无明、消除痛苦的目的。后两句“频呼小玉元无意,只要檀郎认得声”,则以生活化的比喻,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真谛。这里,“小玉”可能象征着内心的细微杂念或欲望,“檀郎”则代表了修行者追求的真正目标或内心的纯净之声。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在修行过程中,不应被表面的欲望或杂念所迷惑,而应专注于内心深处的纯净之音,即真正的智慧和真理。这种比喻生动地展现了佛教中“去妄存真”的修行理念,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警觉,辨识并超越世俗的诱惑,追求内在的平静与智慧。
释德洪
1809首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月下老人祠联
清·俞樾
此老最多情,不独管婚嫁两事;几人得如意,要知有因果一层。
禅庭夜坐
明·陶益
寻幽养病惟依寺,心了身閒祇爱僧。幻界夜来窥色相,杳然空见佛前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