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余
仲
逸
昆
仲
闻
道
忠
襄
谱
谍
存
,
风
流
文
采
见
诸
孙
。
传
家
不
坠
诗
书
业
,
满
邑
咸
誇
孝
义
门
。
谖
草
堂
前
来
采
服
,
紫
荆
花
下
列
芳
尊
。
怜
君
昆
季
多
才
俊
,
何
日
重
逢
共
讲
论
。
亲情
赞美
抒怀
咏友
山水
惜时
书传家
赏析
这首诗《寄余仲逸昆仲》是明代诗人陈琏所作,通过对余氏家族的赞美,展现了对家族传承、孝义之风以及才俊辈出的赞赏之情。首联“闻道忠襄谱谍存,风流文采见诸孙”,开篇即点明了余氏家族的历史传承与文化风范,通过“忠襄”这一历史人物的典故,暗示了家族的荣耀与辉煌,同时通过“风流文采见诸孙”表达了对后代子孙才华横溢的期待与自豪。颔联“传家不坠诗书业,满邑咸誇孝义门”,进一步强调了家族重视教育、传承文化的传统,以及在社会上以孝义为本的声誉,体现了家族的道德风尚和人文精神。颈联“谖草堂前来采服,紫荆花下列芳尊”,运用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谖草(萱草)象征着母亲,紫荆花则寓意家庭和睦,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家族成员间深厚情感的赞美。尾联“怜君昆季多才俊,何日重逢共讲论”,表达了诗人对余氏家族中众多才俊的欣赏与敬佩,同时也表达了希望未来有机会再次相聚,共同探讨学问的愿望,体现了对知识交流与友谊的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颂扬了余氏家族的优良传统和人才辈出的盛况,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家族、友情以及知识传承的深刻感悟和美好愿景。
猜您喜欢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贺同年王计部初诞曾孙二首(其一)
明·卢龙云
曲江并马记吾曾,华发头颅日渐增。绕膝喜君孙有子,开颜对客祖为曾。镜中白镊殊堪慰,经里玄成且代兴。最是凤毛俱五色,云霄次第见飞腾。
双寿为莱阳王侍御赋
明·黄衷
扶桑曈曈转迟日,莱阳先见长生国。神禾垂颖动千年,颗粒还堪驻颜色。三槐几叶高堂在,最是清门盛车盖。蓬山遥挹数烟青,瑶海环看净如带。寿翁白胡照地光,阿毋齐年鬓未苍。晴华芳苑鹿.....
滇阳病起(其一)
明·程本立
书签药裹客窗间,一月吟成病里闲。日日相看好颜色,人情谁得似青山。
庸山诗为张庸庵赋
清·曹禾
安石揪枰陆羽茶,辋川山色镜湖花。尊前风月应无价,日草新诗付酒家。
同邓博罗登鸡鸣山时汝德司成同登
明·邹元标
鸡鸣楼阁倚层霄,我辈同登未寂寥。曾向罗浮专五岭,今从白下忆诸朝。钟山云气当窗袅,册府莺声傍柳娇。不禁乡思春烂漫,紫荆花下听鸣韶。
清平乐·为余越园题归砚娱亲图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江山如此。多少人间事。绿酒高堂欢彩戏。以外般般无味。闲居即目多佳。良辰尽入余怀。看取四时图画,天然不用安排。
必大弟赴新城簿
宋·赵孟坚
乃翁换官班,几郁青云志。晚以身徇国,而得禄及嗣。妙年当膴仕,应识珍重此。簿领职任轻,正合亲文史。东安吾旧游,山水清且美。编户虽不稠,而亦有文士。择友如择木,所贵高于己。游.....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