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隐
者
归
罗
浮
春
山
杳
杳
日
迟
迟
,
路
入
云
峰
白
犬
随
。
两
卷
素
书
留
贳
酒
,
一
柯
樵
斧
坐
看
棋
。
蓬
莱
道
士
飞
霞
履
,
清
远
仙
人
寄
好
诗
。
自
此
尘
寰
音
信
断
,
山
川
风
月
永
相
思
。
写景抒情
山水
送别
怀物抒情
咏物言志
春日
友情
译文
春天的山峦深远,阳光慢慢洒落,道路蜿蜒进入云雾缭绕的峰峦,一只白狗跟随。
我带着两卷书,换取美酒,一边砍柴一边下棋消磨时光。
想象着蓬莱的道士穿着飘逸的霞鞋,清高隐逸的仙人寄来了优美的诗篇。
从此尘世间的联系中断,只有山川风月陪伴,思念之情永不消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友人归隐罗浮山的景象,充满了对自然之美和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意境淡远而恬静,语言朴素而不失深致。开篇“春山杳杳日迟迟,路入云峰白犬随”两句,以柔和的笔触勾勒出春日里山色迷离的景象,阳光似乎也被山峦给挡住了,让时间流转变得缓慢。道路蜿蜒曲折,一直伸延到云雾缭绕的峰巅,而那只白犬则如同引路者一般,陪伴着隐者的脚步深入自然之中。接下来的“两卷素书留贳酒,一柯樵斧坐看棋”两句,则描写了隐者归山后的宁静生活。素书代表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而留贳酒则透露出一股淡泊名利、享受独处时光的情趣。一根樵木与一把斧头,是修竹或砍柴的工具,坐看棋则是隐者闲适生活的一种写照。“蓬莱道士飞霞履,清远仙人寄好诗”两句,更是将隐者的境界推向了神话和传说中的层次。蓬莱乃海中三座仙山的总称,而道士飞霞履,则是在描绘隐者已经达到了出尘脱俗、与天地合一的境界。清远仙人寄诗,则是隐者的精神世界得以交流和传递。最后,“自此尘寰音信断,山川风月永相思”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友人的深情思念。一旦踏入尘世之外的那片宁静,尘寰间的联系便随之中断。山川、风月成为了联结彼此心灵的媒介,而这种相思之情也将永恒不变。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纷扰、追求精神自由的深切愿望。
李群玉
256首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读书处”。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猜您喜欢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袁守范君擢宪副九江赠以是诗
明·严嵩
歌襦棠郡留遗爱,建节霜台拜宠荣。此去威名庐岳重,向来风节秀江清。春城祖席维征骑,晓驿楼船动水程。别后相思何处所,烟消湓浦暮潮平。
赠人二首(其二)
唐·王建
多在蓬莱少在家,越绯衫上有红霞。朝回不向诸馀处,骑马城西检校花。
荅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
唐·李白
一身自潇洒,万物何嚣諠。拙薄谢明时,栖闲归故园。二季过旧壑,四邻驰华轩。衣剑照松宇,宾徒光石门。山童荐珍果,野老开芳樽。上陈樵渔事,下叙农圃言。昨来荷花满,今见兰苕繁。一.....
和段相公登武担寺西台
唐·李敬伯
台上起凉风,乘闲览岁功。自随台席贵,尽许羽觞同。楼殿斜晖照,江山极望通。赋诗思共乐,俱得咏时丰。
藤桥惜别(其三)
明·钟芳
云林气象异红尘,笑谑相忘意味真。不为松楸遂归愿,醉乡长作未醒人。
送友人边游
唐·黄滔
衔杯国门外,分手见残阳。何日还南越,今朝往北荒。砂城经雨坏,虏骑入秋狂。亲咏关山月,归吟鬓的霜。
宿郭乡丈书轩(其一)
明·石宝
三回得上寿萱堂,醉卧当年坦腹床。枸杞通灵篱畔药,龙涎拂面坐中香。主人爱客谁弹剑,贱子悲歌亦绕梁。岐路明朝又离别,云霄万里意徒长。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