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风
病中抒怀
秋景
抒情

译文

病重时身体虚弱,只能依靠枕头支撑,风吹过时勉强起身梳理头发。
尽管蝴蝶飞舞,但我的灵魂仍感到疲惫,身体虚弱如同与蚂蚁争斗般虚脱。
瘦弱的骨头在痛苦中呻吟,虚弱的面容刚刚能撑着拐杖行走。
在寂静的庭院中,我独自漫步取药,四周只有稀疏的竹叶带来一丝凉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疾病初愈后的生活情景。在第一句“病发乾垂枕”,“病发”指的是病症爆发,“乾垂枕”则是头枕无力地靠在枕上,表现出病中之人的虚弱和无力。紧接着,“临风强起梳”,诗人虽身体尚未恢复,但仍强打精神,在微风的陪伴下勉强梳理着自己的头发。这两句通过对比,生动地描绘了病中之人的痛苦与坚持。第三句“蝶飞魂尚弱”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疾病后魂魄未稳,精神状态仍旧虚弱。接着,“蚁斗体犹虚”,这里的“蚁斗”比喻身体如同小虫般微不足道,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虚弱不堪一击。第四句“瘦骨呻吟后”则通过对骨骼瘦削的描写,传达出疾病带来的消瘦和痛楚。紧随其后的“羸容几杖初”,这里的“羸容”指的是病中之人的面色枯槁,而“几杖初”则暗示了刚开始使用拐杖,表明诗人在病后行动不便。最后两句,“庭幽行药静”,描绘出一种宁静的庭院景象,诗人独自行走于其中,寻找草药治疗身心。“凉暑翠筠疏”则通过对夏日微风和树木繁茂的形容,传达了一个清凉舒适的环境感受。总体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病后初愈者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于自然界的依赖与向往。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手法,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身体上的痛苦与精神上的坚韧。

李群玉

256首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读书处”。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大醉归南禅弄影月下有作
宋·陆游
昔我变姓名,钓鱼散花洲。有船不用楫,江急听自流。即今客锦城,醉过百花楼。天风吹笋舆,快若凌空游。月露浩无际,指点隘九州。君看尘土中,颇有此乐不。题诗碧玉简,飞仙相答酬。酒.....
寄容廷恂(其一)
明·何绛
永夜怀人独不眠,秋风吹上小窗前。银河岁岁无清浅,书札须将寄客船。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冬赛行
宋·周弼
大巫舞袍奉酒尊,小巫湔裙进盘彘。野风吹树龙马归,瓦炉柏根香满地。白衣老须撚向前,叉手大胆不敢言。去年田家五分熟,更饶三分百事足。大茧千棚丝满窠,栗犊两握角出肉。土台浇酒再.....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怀净土诗(其七)
元末明初·梵琦
莲宫只在舍西头,易往无人著意修。三圣共成悲愿海,一身孤倚夕阳楼。秋阶易落梧桐叶,夜壑难藏舴艋舟。幸有玉池凫雁在,相呼相唤去来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