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
写景
抒情
怀古
秋节
长沙
地点
湘南
叔有关

译文

在长沙这个地势狭窄的地方,我们即将返回,船只疾驰向皇宫的方向。
请告诉湘江的女神,不要让雨水打湿我们的旗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返回长沙时的情景。"舟楫骎骎向凤池"表达了舟行的迅速和目的地的方向,凤池可能是指湖南某个地方,这里象征着一片美丽的地方。"为报湘川神女道"则透露出诗人心中对某位神女或理想中的女性的向往和追求,想要将自己的情感和故事告诉她。最后一句"莫教云雨湿旌旗"含有诗人对这份感情不愿被外界干扰的坚持,旌旗是古代用来装饰或标志的旗帜,这里象征着诗人的心志和理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李群玉

256首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读书处”。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