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客
往
涔
阳
春
与
春
愁
逐
日
长
,
远
人
天
畔
远
思
乡
。
蘋
生
水
绿
不
归
去
,
孤
负
东
溪
七
里
庄
。
写景抒情
送别
怀乡
季节感慨
记事
译文
春天的欢乐和忧愁随着每一天的增长而增加,远方的人在遥远的地方思念家乡。
水中浮萍生长出翠绿的颜色,却不愿离开,辜负了东溪边那七里长的村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时节的愁绪和对远方家乡的思念。"春与春愁逐日长"表现了随着春光渐渐增长,内心的忧虑也随之增加,这种情感在春天尤为强烈,因为春天往往让人联想起生生世世和流逝的时光。"远人天畔远思乡"则是说远方的人在遥远的地方,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天地之间仿佛隔着一道无形的距离,使得这种思乡之情更加深切。接下来的两句"蘋生水绿不归去,孤负东溪七里庄"则描绘了一种景象。"蘋生水绿"是说水中的蘋花繁盛而碧绿,水面上覆盖着一片片的蘋花,不再有离去之意,这里的"不归去"可能隐喻着诗人对某个地方或某种生活状态的留恋和不舍。"孤负东溪七里庄"则是说独自一人背负着思念,行走在通往七里庄的小路上,东溪之旁,或许有诗人的故乡或他所眷恋的地方。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远方的深切怀念。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世界,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离愁别绪。
李群玉
256首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读书处”。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晚行舍后
宋·陆游
略彴东边一径深,杖藜行饭当登临。稷山并海出遥碧,禹穴生云成暮阴。残岁自兴游子感,少年谁解老人心。归来灯火参差夜,倦倚胡床续短吟。
饮村店夜归二首(其一)
宋·陆游
致主初心陋汉唐,暮年身世落农桑。草烟牛迹西山外,又卧旗亭送夕阳。
送刘栽甫去官之申江
清末近现代初·黄节
古有饥驱乐去官,人生得性孰云难。西湖江国元无异,夜雪梅花一以寒。众里偶然随堕落,万方何处告平安。我怀莫遣家乡计,苦欲从君黄浦滩。
捣练子·客中
清·沈榛
花破萼,柳垂丝。客梦惊回独语时。听彻子归肠欲断,故园频望数归期。
蝶恋花·送潘大临
宋·苏轼
别酒劝君君一醉,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馀名字。
俞居易兄弟并时为属邑长示其父所藏东坡送行诗用其韵跋卷末
宋·葛胜仲
吾州两支邑,伯季俱鸣琴。清谈一倾倒,亹亹正始音。文室赖芝兰,药笼资桂参。猥示晏楹书,什袭缄藏深。好事识雅趣,扬美知孝心。跻荣荷门基,行矣勋业寻。
次韵答俞原举五首(其三)
明·董纪
秀州东郭残年里,曾得春风送客舟。别去几何情契阔,诗来如此意绸缪。光阴日薄皆虚度,故旧星稀半不留。江上酒船重有约,残山剩水尚堪游。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