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山水
秋天
地点
边塞
动物
大雁
落日
晚霞
极目所见
情景交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开原八景之一的“松山返照”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夕阳西下,光影交错,自然与人文和谐共融的画面。首句“鸦栖林啸水潺湲”,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场景:乌鸦归巢,林间传来阵阵啼鸣,溪水潺潺流淌,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这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乌鸦的栖息和水声的潺潺相互映衬,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次句“落日回光射塞门”,进一步渲染了夕阳的余晖。夕阳的光辉仿佛在反射中重新照亮了边塞的大门,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场景一种神秘而壮阔的气息。这一句通过“回光”二字,巧妙地表现了夕阳光线的特殊效果,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冲击力。第三句“极目崦嵫浑不见”,将视角拉远,展现出更广阔的视野。崦嵫,古代指太阳落下的地方,这里用来形容夕阳即将消失的景象。诗人通过“极目”二字,表达了对远方景色的无限遐想,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循环规律。最后一句“松风花雨遍黄昏”,收束全诗,描绘了黄昏时分,微风吹过松林,带来阵阵松涛声;同时,花瓣随风飘落,细雨轻洒,整个世界仿佛被一层柔和的暮色所覆盖。这句诗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黄昏时刻的静谧与美好,给人以心灵上的慰藉。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清代文学作品中的佳作。

猜您喜欢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游王氏郭北山楼
明·宋登春
径草连村合,山楼带郭横。开尊招野客,倚树听流莺。露自花间滴,云从石上生。几回渔篴响,素月岭头明。
春日赴独石口作
清·狄觐光
沙卷黄云赴朔边,冰开已过好春天。地犹残雪空三月,人与落花又一年。村户旧巢迟燕到,关山新草尽驼眠。入都多少间儿女,指点风光笑欲颠。
翠玉楼和胡端逸韵
宋·文天祥
客影鱼千里,年华柳十围。白云栖石密,黄鹄出烟微。江海秋风老,湖山晚日晖。郁孤台上望,野阔犊初肥。
送僧之庐山
元末明初·梵琦
简寂观中甜苦笋,归宗寺里淡咸齑。庐山面目分明露,衲子身心特地迷。秋到树头黄叶落,夜深峰顶白猿啼。参禅若也求玄妙,十万流沙更在西。
游溪西寺
宋·华岳
寺觉重游好,僧期后会赊。青虫彫病叶,白鸟篆平沙。水瘦石生齿,山寒梅未花。功名今有待,且谒惠公茶。
涿鹿
清·尹伟图
形胜燕南第一州,严城百雉扼咽喉。陂连督亢成膏壤,水并桑乾据上游。慷慨羽声销霸业,苍凉野色起边愁。空山木末飘黄叶,雕鹗盘云天地秋。
次韵毛君山房遣兴
宋·苏辙
欲就阳崖暖,新开石磴斜。谁言太守宅,自是野人家。燕坐收心鉴,冥观阅界沙。退公长寂寞,外物自喧哗。缺径移松补,斜阳种竹遮。白云生后础,孤鹜伴残霞。破闷时寻鹤,呼眠亦任鸦。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