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地点
秋天
抒情
怀古
写树
柳条
写情感
客心
名胜
石头城

赏析

这首《石城晚眺》由清代诗人王翃所作,描绘了深秋时节石头城(南京)傍晚时分的景色与情感。首联“客心正摇落,独上石头城”,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孤独心境与行动。在秋天万物凋零之际,诗人独自登上石头城,内心充满了离愁别绪。这里的“摇落”不仅指自然界的落叶飘零,也暗喻着诗人内心的波动与失落。颔联“天远垂垂下,江寒混混平”,进一步描绘了眼前的景象。天空似乎无限延伸,与大地相连,给人一种辽阔而深远的感觉。“垂垂下”形象地表现了天际线的低垂,而“江寒混混平”则通过江面的平静与寒意,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颈联“柳条南北路,桃叶古今情”,将视线从广阔的自然景观转向更为细腻的情感层面。柳条随风轻摆,仿佛在诉说着南北路的过往与变迁;桃叶则承载着古今相思之情,暗示着历史的流转与情感的永恒。这两句诗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事更迭的感慨。尾联“况值秋风后,清砧急暮声”,收束全诗,点明了季节与时间的更替。秋风过后,清冷的砧声在暮色中响起,既增添了环境的肃穆感,也引发了诗人对时光匆匆、人生短暂的深沉思考。这一句以声衬静,以动写静,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综观全诗,《石城晚眺》通过对石头城傍晚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幅既有自然之美,又蕴含丰富人文情感的画面。诗人在描绘秋日景象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时间、离别等主题的深邃思考,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猜您喜欢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过金绳庵
明·梁宪
唤艇连烟渡,沿香到藕塘。隔桥花隐寺,傍水竹为墙。地僻人家远,天空鸟道长。何时戎马息,时过共徜徉。
姑苏怀古
宋·释义传
西南山水佳,清游何款款。白云无定踪,飞入长洲苑。空台谁与登,麋鹿去人远。啼月城头乌,风悲易凄断。烂开木芙蓉,寒塘弄清浅。凭虚一徘徊,西飞日何短。
城南行
宋·刘攽
八月江湖秋水高,大堤夜坼声嘈嘈。前村农家失几户,近郭扁舟屯百艘。蛟龙蜿蜒水禽白,渡头老翁须雇直。城南百姓多为鱼,买鱼欲烹辄悽恻。
天界寺
明·蔡羽
秋晨慕虚览,梵宇谢埃郁。前垄未及逾,中林庶款述。入门蹑飕岩,循隩多扃坰。紫院阴霞兴,瑶阶锦苔出。问柏知僧年,藉花荫佛日。昼憩夕忘返,神恬形寡役。忏往坐独冥,玩空尘徐拂。终.....
东溪精舍杂咏为吴中美作
明·王恭
延陵精舍东溪口,六曲屏山对虚牖。绝壁连冈入万松,一涧盘陀大如斗。盘石垂萝密更偏,黄精潭上写冰弦。化成水月三千界,古洞烟霞小有天。烟霞杳微茫,水月澹忘知。谁知鲁中叟,发彼川.....
虎丘山(其一)
宋·蒋堂
虎丘何为山,鲸波涌而显。惟青镇一隅,峙秀状无限。遥峰乃众阴,四望拱孤巘。上有梵王家,高压长洲苑。游人接踵来,千里必重趼。奔走趋层巅,凌竞陟云栈。下瞰洞庭卑,傍睨灵岩浅。巍.....
翠玉楼和胡端逸韵
宋·文天祥
客影鱼千里,年华柳十围。白云栖石密,黄鹄出烟微。江海秋风老,湖山晚日晖。郁孤台上望,野阔犊初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