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
叠
前
韵
四
首
(
其
二
)
石
阑
金
井
未
经
霜
,
一
角
疏
阴
蘸
曲
塘
。
散
发
飘
蓬
怨
归
沐
,
落
花
团
絮
不
盈
箱
。
树
缘
赐
姓
怜
杨
氏
,
恨
写
如
眉
托
汉
王
。
传
语
行
人
莫
攀
折
,
年
年
清
荫
晕
花
坊
。
写景
抒情
落花
怀古
秋天
咏物
思乡
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哀愁与自然之美的画面。首句“石阑金井未经霜”,以“石阑”和“金井”为背景,暗示了环境的华美与静谧,而“未经霜”则预示着一种未被岁月侵蚀的纯净与美好。接着,“一角疏阴蘸曲塘”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和谐,仿佛一角的阴影轻轻触碰了弯曲的池塘,带出了一种淡淡的忧郁。“散发飘蓬怨归沐,落花团絮不盈箱”两句,通过“散发飘蓬”的形象,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漂泊与无奈,以及对归家沐浴的渴望却难以实现的痛苦。而“落花团絮不盈箱”则以落花堆积、无法装满箱子的形象,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不易保存,同时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树缘赐姓怜杨氏,恨写如眉托汉王”这两句,借树木的生长与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美好情感的怀念。其中,“赐姓怜杨氏”可能是指对杨贵妃的同情与怀念,而“恨写如眉托汉王”则可能是对汉王的某种情感寄托,或是对历史中美好爱情的向往与遗憾。最后,“传语行人莫攀折,年年清荫晕花坊”一句,既是诗人对过往美好事物的告诫,也是对后来者的提醒——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轻易破坏。同时,也暗示了这些美好事物虽已逝去,但它们留下的痕迹(如清荫、花坊)仍能给人带来美好的回忆与启示。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对历史的追忆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是一首富有深意与情感的佳作。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