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山水
老人
养生
咏物言志
怀古抒情

译文

河边的老者坐在古老的木筏上,炼制仙丹只采用青色的莲花。
尽管他已经八十岁,却像四十岁一样精神矍铄,他说那苍茫的大海就是他的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河上的老人,他坐在古老的桥槥上,使用青莲花来调合丹药。诗中的“至今八十如四十”表达了老人的神采依旧,精神矍铄,如同四十岁一般。这不仅展示了老人的长寿和活力,也反映出他对生命的热爱与自信。“口道沧溟是我家”则透露出老人对于自己生活环境的深厚情感,他将这片河流比喻为自己的家庭,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俗、与自然合一的境界。诗中通过对老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长寿、健康和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于自然生活方式的赞美。王昌龄以其独特的笔触,将这位河上老人的平凡生活诗化,使之成为超越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永恒意象。

王昌龄

198首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