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
绿
写景
抒情
春天
山水
情感
思乡
闺怨
城市
山水田园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日秦淮河畔的傍晚景象。"朱栏人倚,绿水舟横",画面中,红栏杆边有人倚靠,河面上横着一叶小舟,营造出宁静而闲适的氛围。"销魂只有秦淮",表达了诗人对秦淮河的独特情感,仿佛此地能触动人的内心深处。"暮雨朝云"暗示了时光流转,"阳台"则借用了楚辞中的典故,暗示着离别与相思之情。"长堤柳枝渐绿,似佯羞、乱颤瑶钗",通过柳树的动态和女子的想象,进一步渲染了春意盎然和女子的娇羞。"愁未遣,又眉弯新月,暗逐人来",新月映照下,女子的愁绪未消,月光似乎也随着她的心事悄悄移动。接下来,词人描绘了城门外的繁华景象,"钿车偏送,塘外轻雷",夜晚的热闹与内心的孤寂形成对比。"障面飞花,纱窗幂雾疑开",飞花如雾,朦胧的景象增添了神秘感。"游鱼翠澜漫搅,衫影徘徊",水中游鱼和女子的衣衫倒影交织,更显春水的灵动与女子的幽怨。最后,"春自远,背东风、香沁碧苔",春天虽然美好,但女子却只能独自品味,东风带走了她的香气,只留下碧苔感受那份遥远的春意。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淮傍晚的景色以及词中人物的复杂情绪,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庄棫

137首
庄棫(1830——1878),字中白,一字利叔,清代词人,学者,号东庄,又号蒿庵。丹徒人,生于道光十年(1830)。光绪四年(一八七八)卒。享年四十九岁。著有《蒿庵遗稿》,词甲、乙稿及补遗附焉。棫自序谓:“向从北宋溯五代十国,今复下求南宋得失离合之故”,足见其词学渊源所自。与谭献齐名。朱孝臧合题二家词集云:“皋文说,沆瀣得庄、谭。感遇霜飞怜镜子,会心衣润费炉烟,妙不著言诠。”(《彊村语业》卷三)据此,知二氏固常州派之后劲也。一字利叔,清代词人,学者,又号蒿庵。生于道光十年(1830)。光绪四年(一八七八)卒。享年四十九岁。著有《蒿庵遗稿》,词甲、乙稿及补遗附焉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