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使
写景
抒情
赞美
城市
情感
山水
离别

译文

奉命出使到京城,沿途历经艰难险阻。
出发是在月初时,再次送信已过灞水池。
山河壮丽护卫着关中地区,烽火交替显示军事雄威。
文化与遗迹沉浮于霸业兴衰,神圣的符瑞预示着圣君兴起。
皇宫宽广君王临朝治理,巡游顺应了百姓的歌颂与期盼。
城门楼阁焕发光芒,花草树木洋溢着生机。
骑兵纷至沓来气势汹汹,绿色的旗帜摇曳生姿。
孩童听闻英明君主,老人感慨这盛大礼仪。
衣袖交错人群密集,街巷中满是繁华热闹。
我这微小的臣子不甚明了,观察风俗写下这首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出使者在前往京城途中的所见所感。首句“奉使至京邑,戒涂历险夷”表明使者谨慎地踏上了通往京城的崎岖道路。随后,“首旬发定鼎,再信过灞池”则写出了使者的队伍在特定的时间(首旬)从某个地方出发,经过了一个叫做“定鼎”的地点,再次通过另一个名为“灞池”的地标。诗中还用“河山壮关辅,金火递雄雌”来描绘沿途的壮丽景色和军事要塞,以及运送重要物资的情形。接着,“文物沦霸运,灵符启圣青”暗示着使者所承载的不仅是物资,还有文化与神秘的象征。“宸扆阔临御,巡幸顺讴思”则是对君主出行时壮观场面的描绘,以及人民对于君主巡幸的欢喜心情。诗人继续写道:“城阙生光彩,草树含荣滋”,表达了城市的辉煌与自然景物的繁盛。“缇骑纷沓袭,翠旗曳葳蕤”则描绘了随行护卫和飘扬的旗帜。最后,“童幼闻明主,耆老感盛仪”表达了人民对君主的景仰,以及老人对于盛大礼仪的怀念。全诗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一场宏大的出巡活动,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稳定,也反映出了使者以及民众对于中央政权和皇帝的尊崇之情。此外,诗中还融合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山河大地的情感寄托。

王无竞

9首
排行第二,初唐诗人。因官迁徙居于东莱(今山东莱州),宋太尉弘之十一代孙。父亲王侃,曾为棣州司马。唐高宗仪风二年(677年),应下笔成章举及第,自此解褐,授赵州栾城县尉,历官秘书省正字,转右武卫仓曹、洛阳县尉,迁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武后长安四年(704年)因弹劾宰相宗楚客、杨再思殿前失仪,宗楚客等大怒,转为太子舍人,旋即贬苏州司马。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张易之等败,又坐与其交往,再贬岭外,在广州,被仇家矫制搒杀之,年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