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抒情
赞美
咏物
节日
祈雨
田园
祈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面对干旱时的虔诚与希望。首联“阳山蛇不蛰,洳泽鸟犹攒”,以自然界的反常现象来暗示旱情的严重,蛇不冬眠,鸟儿聚集,都是对干旱环境的直接反映。接着,“暂息流膏雨,将似怨祁寒”则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同时也暗含了对寒冷天气的不满,似乎在说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也比这无尽的干旱要好。“文衣夜不卧,蔬食昼忘餐”,诗人通过自己的生活状态来表达对干旱的担忧,夜晚无法安睡,白天忘记吃饭,这种极端的状态反映了干旱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接下来的“洁诚同望祀,惟馨等浴兰”则展现了人们在干旱面前的虔诚态度,他们通过祭祀祈求雨水的到来,如同沐浴兰花般纯净的心愿。“江苹享上帝,荆璧奠高峦”,这里使用了古代祭祀的仪式,以江边的野草和荆楚之地的美玉作为祭品,向天神表达敬意和祈求。最后,“繁云兴岳立,蒸穴动龙蟠”,描绘了云层聚集,仿佛山岳耸立,地下的蒸气使得龙在地下盘旋,预示着雨水即将来临,充满了希望的气息。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干旱的深切忧虑,也体现了人们在困难面前的坚韧与希望,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祈求。

庾肩吾

99首
庾肩吾(487年—551年),字子慎。原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中国南朝梁代文学家、书法理论家。《隋书·经籍志》载有《梁度支尚书庾肩吾集》10卷,但李贺已经感叹不得见其遗文(李贺《还自会稽歌序》)。明代张溥辑有《庾度支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一作慎之。世居江陵。初为晋安王国常侍,同刘孝威、徐摛诸人号称“高斋学士”。简文即位,进度支尚书,有集十卷。历仕太子中庶子、进度支尚书、江州剌史等职,封武康县侯。工诗,其诗雕琢辞采,讲究声律。胡 应麟称其诗“风神秀相,洞合唐规”。《书品》为其重要的书法论著,文中挑选了以东汉张芝居首的草、隶书家共128人,按品位分高、中、低三等,每等再分上、中、下三级。此书的特点在于不是就每件作品加以品评,而是就每一级集中综合品评,区分优劣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